益阳在线

搜索
【同心故事汇】史海耕耘见丹心——周谷城的故事之一
2023-8-16 17:32|编辑: 胡琪琦 |来源: 益阳统一战线 |查看: 14620 |举报

  【国奇点评】

  周谷城史海耕耘数十年,艰苦的探索与追求终于叩开了史学研究的大门。他纵论古今,横说中外,著述甚丰;他坚于求真,自创新说,终成大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员干部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管一行像一行,在勤学苦干、多思善悟中尽快成为行家里手”。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周谷城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以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对待事业和工作,干出让党和人民满意的业绩。

  

史海耕耘见丹心——周谷城的故事之一

  文章来源:《益阳红色故事100则》,编著王国奇,中共益阳市委党校(益阳市行政学院、益阳市社会主义学院)副校(院)长、教授。

  

  周谷城(1898年-1996年),1898年9月出生,益阳县上湖乡(今益阳市赫山区欧江岔镇)人。7岁时,周谷城被族人送到周氏族学读书。周氏族学的古典经学教育,为他打下了深厚的古文功底。从1906年到1913年,他不仅熟读《诗经》《春秋》等儒家经典,对《资治通鉴》等史学著作也兴趣颇浓。就是在那时,他开始对历史感兴趣。史上纷繁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总是萦绕在他脑海。由于对历史人物思想的追根溯源和对历朝历代兴衰成败的仔细探究,那些外人看起来枯燥的史学著作,在周谷城眼里显得那样形象生动。同时,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让他笔端源源不断流淌着优美文字。1913年,他背起行囊离开家乡,考入湖南省立第一中学。1917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英语部。

  大学时期 ,周谷城是个“学霸”“学术狂人”。青葱岁月,正是最活泼好动的时候,但他像位得道高僧,捧着一本书能坐上很长时间。为了读老师推荐的书,还有自己想读的书 ,他每天泡在图书馆里。对他来说,每天最重要的是读书和汲取知识。学校图书馆有数万册文史类图书,是一座知识宝库。他做了上百万字的读书笔记 ,积攒了厚厚一摞读书卡片,这些成果是他学术研究的“原始积累”。正是靠这极为简单的办法,他叩开了史学研究的大门。

  1921年,周谷城完成学业回到长沙,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教授英语和伦理课。他继续逼自己过苦行僧般的生活,继续史学研究。在外人看来,这是“不务正业”,但他就是喜欢这个。饭可以不吃,觉可以不睡,但历史书不可以不读。通过朋友关系,他得到一本英文版的《迈尔通史》。《迈尔通史》在当时是具有代表性的西洋史书。这本书的内容艰深晦涩,很难读懂。但凭着一股子蛮劲儿,他愣是啃下这部著作。此后,他又读了很多西方人撰写的原版史学图书,对国外史学研究前沿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有了这些厚重的积累,他开始撰写学术专著。1923年,他出版了第一本译作《实验主义伦理学》。第二年,学术处女作《生活系统》诞生。他对这本书很看重,自认为从此书中可窥见他一生学术研究的脉络。1930年,周谷城南下广州,出任中山大学教授,编写出版《中国社会之结构》《中国社会之变化》《中国社会之现状》三卷中国社会史论。这些数十万字的大部头著作,成为他日后编写《中国通史》的基础。

益阳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益阳在线”或在视频窗口中有“益阳在线LOGO”标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本公司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益阳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0737-4223659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