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在线

搜索
【同心故事汇】初生牛犊出山村——张国基的故事之一
2023-7-15 11:36|编辑: 胡琪琦 |来源: 益阳统一战线 |查看: 7341 |举报

  【国奇点评】

  “初生牛犊出山村”的故事反映了张国基青年时代敢于斗争的锐气和充满活力的蓬勃朝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是未来的领导者和建设者。”伟大时代召唤着青年,辉煌事业期待着青年。广大青年要以张国基等革命前辈为榜样,不断完善提高自己,把青春激情和活力集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正能量,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程上,敢想敢干、锐意进取、争创一流,奉献社会,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


  文章来源:《益阳红色故事100则》,编著王国奇,中共益阳市委党校(益阳市行政学院、益阳市社会主义学院)副校(院)长、教授。

  

  张国基(1894—1992),号晋裕,字颐生。1894年4月出生,益阳县迎风桥乡(今资阳区迎风桥镇)银杏村人。小小的银杏村,虽然地方偏僻,交通不便,但山清水秀,人们生活在这里,倒也宁静和安祥。张国基的父亲张恭源、母亲匡氏,是一对勤劳朴实的农民,常年起早摸黑,夫唱妇随,辛勤耕耘着祖传的几亩薄田,维持着一家几口的生活。张恭源结婚后,盼望匡氏早生儿子,传宗接代,承接张家香火。可偏偏事与愿违,匡氏连生3个女儿,盼星星望月亮,直到第4胎,才盼来了一个宝贝儿子,夫妻俩十分高兴。

  张国基的降临,虽给张家增添了欢乐,但在4年中,母亲连着生了两个弟弟,三男三女,一家八口,要吃要穿要喝,怎能不令家人发愁呢?尽管父母亲睡半夜起五更,辛勤劳作,但仍然是吃不饱穿不暖,生活在饥寒交迫之中。屋漏偏遭连夜雨,国基4岁时,父亲劳累过度,一病不起,撇下妻子儿女,撒手西去。从此,7口之家,就靠母亲这根支柱独撑,家人过着半年糠菜半年粮的贫苦生活。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当时的小国基,从5岁起,就为家里放牛、抬水、打猪草,成了妈妈、姐姐的好帮手。

  张家养有一头耕田的老黄牛,放牛的任务自然落到了国基的肩上。一日三,三日九,在放牧中他同老黄牛结成了好朋友,老黄牛的形象,日益印在了他的心坎上:它下田背犁耙,认认真真,埋头苦干,十分卖力;收工回家,只啃一堆青草,没有半点精料,可它任劳任怨,从不与人计较。他不仅觉得老黄牛十分可爱,而且感到老黄牛十分可敬。从老黄牛的身上,他也看到了父母的身影。他也勉励自己要效法老黄牛,在家里在社会,要做小黄牛,任劳任怨干实事,肩扛犁耙不松套。老黄牛的精神,给了小国基前进的力量。他凡事争着干,干事不怕苦,小小年纪,就成了张家一头出色的小牛犊,妈妈的好帮手。

  张国基的母亲,虽是个没有上过学的农村妇女,但她勤劳聪慧,懂得送子读书的道理。所以,尽管家境贫寒,生活困难,待国基长到7岁,母亲就把他送进私塾学堂读书。国基也知晓妈妈的苦心,在校勤奋好学。功夫不负有心人,国基成了银杏村的“小秀才”。过年写春联,婚庆写喜联,村里都喜欢请“张秀才”。而张国基也来者不拒,乐于助人,甚至自己出纸,不取分文。在学堂里,国基不但是个勤奋读书的好学生,也是个关心公益、乐于助人的好孩子。同学的桌凳坏了,他动手帮助修理;地上扔了纸屑,他马上主动清扫;在回家的路上,看到牛吃田里的禾苗,他会自觉上前牵赶;看到路上提东西吃力的老人,他也乐意伸手助一臂之力,甚至专程把提的东西送到老人家里。

  1912年春,张国基离开乡村私塾,考入了县城的成德学校。时值辛亥革命之后,孙中山先生倡导的三民主义,正响遍神州。新学老师也天天讲的是新思想新理论,这给初出山村的张国基开阔了视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新思想的引导下,少年张国基也投入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行列。

  当时,益阳县掀起了反封建迷信,废寺庙建学堂的浪潮。成德学校的目标是占领益阳白鹿寺,扩建成德新学校。在老师的带领下,张国基等一群学生,最先冲进白鹿寺,先礼后兵,用演说喊话的方式,动员遣散了寺内的300多名和尚,然后全校师生一齐动手,填坑建操场,修学校。时值腊月二十九,大部分同学回家过年。学校选派了十几个同学守庙,防止白鹿寺的和尚卷土重来。张国基自告奋勇地参加了护校队。当时寺内一无柴米,二无油盐,护校队员身处饥寒交迫之中。有的队员思想动摇,一个个不辞而别,只剩下了“三只初生的牛犊”:张国基、秦国勋和日后成为国画大师的高希舜。

  张国基说:“遇上困难就打退堂鼓,这算什么英雄好汉?”于是他自告奋勇当领头雁,只有3个人也要把学校守护好,决不能让和尚卷土重来,趁虚而入。3个人没有钱没有米,也不乱来,而是到后园里砍白菜捡枯枝,用白水煮白菜充饥。3个人轮流巡查,换班睡觉,尽心尽责,在寺内坚守了三天三夜,在大庙内过了一个清静新年,直到年后把寺庙完整的交给学校领导。不久,县城里的城隍庙,要办师范讲习所,张国基等一群学生又投入了反对封建迷信、废寺庙建学堂的斗争中。

益阳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益阳在线”或在视频窗口中有“益阳在线LOGO”标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本公司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益阳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0737-4223659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