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在线

搜索
益阳在线 首页 我们的黑茶 黑茶知识 查看内容

安化黑茶 香飘千年的神话(一)

2012-7-30 17:04| 发布者: 李倩| 原作者: 曹荣|来自: 益阳在线

 

 

  安化黑茶,是马背驮出的传奇,是“茶马互市”中经久不衰的口碑,是“茶马古道”上不绝如缕的飘香。

茶马重镇

  益阳——昔日“茶马古道”上的重镇,千百年里,马蹄声声碎,成千上万的茶商为之颠沛,为之奔波,踏破万水千山来到这里,只为寻觅心仪之物——安化黑茶。

  安化黑茶的兴盛,得益于“茶马古道”的开辟和“茶马互市”政策的实施。

  “茶马古道”是指唐宋以来至民国时期,连接内地产茶区和西北、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茶马交易的交通要道。古称“荆楚要塞,吴蜀门户”的益阳,历史上有着发达的驿道交通。秦汉时期就有“湘黔大路”(长沙至贵州玉屏)把益阳和大西南连接起来,今天的三一九国道就是以此为基础;唐代都督翟灌开辟了从望浮驿(今桃江县城关镇)至安化、宝庆(今邵阳)的“宝安益大路”;北宋章惇开梅山时,于宋熙宁五年(1072)开始修筑从长沙至梅城的“安长大路”。 完善的驿道交通网把益阳、安化和“茶马古道”连接起来。明朝时期,甘、陕、晋、徽等地的茶商来安化采办黑茶,经水道、走陆路运销至西北和恰克图,包括俄罗斯、内外蒙古、新疆、西藏、宁夏、青海等地,部分安化黑茶还经“丝绸之路”销往西域其他地方,形成了“船舱马背”式的茶马古道。

  “榷茶”和“茶马互市” 是封建朝廷的茶叶专卖政策,始于唐代。到了宋代,一方面,饮茶习俗在游牧民族中逐渐普及,“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茶成为“西域”各民族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茶叶的需求量骤增;另一方面,两宋时期,为对抗北方辽、金、西夏等游牧政权的侵扰,需要大量战马。为了获取战马,保持边境地区的稳定并充实国库,宋朝中央政府开始直接介入茶马贸易,建立起官营茶马交易制度,导致了“茶马古道”和“茶马互市”的大规模开通与兴起。“黑茶一何美,羌马一何殊。”明代文学家汤显祖的《茶马》诗真实记录了黑茶在中国古代茶马交易治边制度中的重要作用。

  历史上安化黑茶由朝廷专卖,政府向茶商发放“茶引”特许经营,每百斤茶叶为一引,茶商凭户部发放的“引票”也就是配额,进入安化生产、收购、转运和经销,高峰时期年达两千引之巨,折合有15万担左右,数量之巨,史有“买不尽的安化茶”之谓。古时安化至西北交通困难,茶商贸易,向由山西、陕西、甘肃及本省茶商经营,其中以山西茶商资本最为雄厚。茶商纳税认领引票后,来安化设置茶号采买黑茶。“茶引”分“甘引”和“陕引”两种,分别由甘肃茶商和陕西茶商经营,其中甘引占四分之三。茶马交易治边制度从隋唐始,至清代止,历经岁月沧桑近千年。千百年来,穿梭在“茶马古道”上的辛勤马帮,在风餐露宿的艰难行程中,清悠的铃声和奔波的马蹄声打破山林深谷的宁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踏出了一条崎岖绵延的万里茶路。

  “茶马古道”的坐标原点是云南,汉代云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最早饮用茶并培植茶树。从坐标原点向西、向北,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广袤“西域”,这里生活居住着乌桓、匈奴、鲜卑、羯、氐、羌等中国古代游牧民族。从坐标原点向东,是“春来江水绿如蓝”的锦绣江南

12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益阳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益阳在线”或在视频窗口中有“益阳在线LOGO”标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本公司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益阳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0737-422365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