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舒婷 通讯员 周志武 益阳融山、水、洲、城于一体,拥有优质的自然禀赋、丰富的红色资源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我市积极服务融入“强省会”战略,以深化区域战略合作为抓手,加快文旅产业发展东接东融步伐,促进引客入“益”,推动形成成果互享、合作共赢的发展态势。各县市区科学谋划,奋发有为,积极挖掘和整合资源,推进文旅融合创新,打造区域文旅品牌,凝聚起推动益阳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有力吸引了省城和周边游客入益。 打好政策“组合拳” 赋能融合新发展 11月16日,记者走进益阳高新区谢林港镇清溪村,看人民作家周立波笔下的《山乡巨变》照进现实:掩映在绿树丛中的精品民宿、清溪剧院风格各异,散布在塘边田边的名家书屋别具韵味,印象广场、连环画长廊、清溪荷塘、立波梨园等地游人如织,尽显“文学之乡”的魅力。“今年村里的游客明显增多,特别是周末,大部分都是从长沙过来的。”立波清溪书屋管理员卜雪斌介绍。
益阳之所以能吸引长沙游客,得益于我市在文旅融合发展过程中积极对接“强省会”战略,深度融入“长株潭”“环洞庭湖”“雪峰山”三大文旅融合发展板块。高铁的建成开通更是给我市带来了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缩短了与长沙的空间距离,提升了我市区位优势。 近年来,我市加快东接东融步伐,加强顶层设计,实现政策互接,成立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政协主席任顾问,市长任组长的市文旅融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全盘调度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工作。
积极对标《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长株潭都市圈发展规划》《关于加快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的意见》等战略部署要求,我市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省韶山管理局建立文旅产业战略合作关系,组织赴长沙、湘潭、娄底、永州等地对接推进文旅产业区域合作和东接东融相关工作。我市先后出台《实施产业发展“千百十”工程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3-2025年)》《益阳市落实强省会战略加快东接东融工作方案(2022—2023年)》《打好全市文旅经济增长主动仗工作方案》《“游客满意在益阳”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一揽子政策措施,重点在产品定位、品牌打造、线路策划、节会互动、宣传引流、营商环境等方面强化纵向政策链接,搭建横向交流平台,助力形成立体发展格局,扩大城市影响力。据统计,近两年,我市旅游景区30%以上的客源来自长株潭地区,带来相关旅游收入约185亿元。去年9月初益阳高铁站开通,一年多来益旅游客流量高达181.5万人次,从长沙方向来的游客基本搭乘高铁。 打开升级“新窗口” 点亮城市新名片 今年端午节,兰溪百米龙舟、双桡龙舟表演赛全网话题关注量超14.5亿人次,益阳再一次成为令人瞩目的焦点。文旅大融合,让益阳打开了“东接东融”跃升的新窗口,红色线路更是圈粉无数,引来大量游客打卡体验。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项目建设、品牌创建作为推动文旅产业发展的主要支撑,持续推出新产品、展示新形象。依托人文底蕴、旅游资源、体育赛事和自然风光,推动区域优质文旅资源连点成线,促进跨地市“周末游、假日游、短途游”发展。
在项目建设、品牌创建上,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在建重点文旅项目52个。百花寨、箴言书院、三国文化走廊等新项目建成开放,青云洞·云上九歌、桃花江竹海景区等老项目全面提质,市博物馆新馆全面开馆;成功创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8家、省级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镇)18家、湖南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点)27家。 我市借力“东接东融”战略实施,先后打造了“青年毛泽东游学社会调查之路”等6条精品旅游线路、“文学溯源之旅”“建筑美学之旅”“烟火美食之旅”“咖香四溢之旅”4条益阳City walk路线等一批“红色、绿色、古色、特色”交相辉映的精品线路。连续6年与长沙、岳阳、常德联动开展中国新能源汽车拉力锦标赛(环洞庭湖站),多次纳入该赛事线路的湖南洞庭之心体育旅游线路获评2023中国体育旅游精品线路。 结合节会活动、项目招商、走访交流等时机,围绕文旅品牌、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促销奖励政策等方面,我市加强区域资源宣传推广,不断提升“益山益水 益美益阳”文旅品牌知名度、美誉度。聘请6位文体知名人士担任益阳市文化旅游推广大使,策划7批次“到清溪 去读书”省会大学生益阳“文学之乡”游学活动,联合长沙、娄底、常德三市文旅部门及140家旅行商代表开展“周游三湘 ‘益’路畅游”旅游产品推介会,组织市博物馆与长沙简牍博物馆开展馆际社教交流活动,依托湖南卫视《卫视气象站》栏目、长沙地铁开展2023年全市旅游资源宣传推广活动,冠名“益山益水 益美益阳”益阳文旅高铁列车,覆盖近200万人次,实现品牌旅游资源走出去、引进来。 同时,着力推进“湖南人游益阳”“长沙人游益阳”,先后开展“湖南人游湖南 百万自驾游进益阳”、长益高速复线通车迎客暨“长沙人游益阳”、2023“万人游湘”(益阳站)等活动,组织相关部门与省内兄弟市州文旅广电(体)局、旅行社协会、自驾游协会分别签订旅游合作相关框架协议,积极协调长江中游三省文旅一卡通入驻益阳,依托携程App、去哪儿App,面向长株潭等重点客源地游客发放价值约100万元的文旅消费券。 如今,节假日到清溪村民宿住一住、到天意木国文化博物馆看一看、到“青年毛泽东游学社会调查之路”走一走,成为长株潭都市圈不少市民节假日的出行“首选项”。 记者手记 近两年,各类文化活动和旅游活动在我市接连上演。推动文化和旅游“东接东融”、一体化发展,成为我市文旅产业发展的“主动脉”。 笔者认为,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既需要对文化和旅游存量资源进行整合提升,又要在要素建设、内涵式发展、创新模式上发力,推动文化和旅游资源向文化和旅游产品转化,以丰富的文旅产品供给,多样的文旅融合业态,激发文旅消费潜力,更好地引客入“益”。 要丰富文旅产品供给,搭好诗和远方“产业桥”。顺应大众的实际需求,坚持市场导向,打造适合市民生活文旅康养的共享区,构建满足城市居民需要、对长株潭旅游市场具有吸引力的田园生态型、文化体验型、乡村观光型、休闲度假型、教育休闲型等内涵丰富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使一系列文旅产品更贴合广大游客的胃口,绘就“诗与远方”的新画卷。 要提升文旅服务质量,铺就诗与远方“幸福路”。随着我市文旅产业发展“东接东融”步伐的不断加快,文旅行业的各项配套设施和服务质量也应不断更新和提升。善于研究和把握文旅业态的新变化、新趋势,先行一步,顺势而为,推动各景区设施设备更新换代、产品创新和项目升级。同时,可与铁路、城市公交等部门做好交流对接,畅通出行“最后一公里”,实现车站与景点的无缝衔接,提升游客的体验感与满足感。 站在新的起点上,要充分借助“东接东融”的东风,以文化引领优质旅游,以旅游挖掘文化内涵,让现代化新益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有诗意更有温情、有远方更有未来。 |
1、凡本网注明“来源:益阳在线”或在视频窗口中有“益阳在线LOGO”标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本公司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益阳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0737-4223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