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在线

搜索
益阳在线 首页 益阳新闻 益阳最新闻 查看内容
文学有力量 山乡迎巨变 ——解密文学赋能乡村振兴“清溪模式”
2023-5-26 14:57|编辑: 许乐清|作者: 曹灿 |来源: 益阳日报 |查看: 20555 |举报

  益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曹灿

  王蒙等一大批文坛巨擘齐聚清溪,开讲座、逛书屋、搞调研;“文学之乡”授牌、中国当代作家签名版图书珍藏馆开馆、中国故事大赛暨少儿文学艺术营地节启动等精彩活动,不断掀起高潮;村民热情待客,市民夹道相迎,书迷近距离追星、全省大学生争相来打卡……在刚刚过去的几天里,中国作家协会作家活动周、中国作家益阳文学周活动让“文学之乡”清溪村再次沸腾,再次掀起文学巨浪。

  这是继去年7月30日至8月1日,中国作家协会在益开展“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等系列活动之后,清溪村第二次成为全国顶尖文学盛会的主要活动地。

  清溪村到底有何独特魅力?不到一年的时间,两次成为全国高规格文学活动的主要举办地,说到底,这是文学赋能乡村振兴的魅力。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支持引导下,清溪村坚持在“山乡”里做文章,在“巨变”上下功夫,通过延续文学传统,丰富文学活动,活跃文学创作,推动文学惠民工作,围绕“乡村+文学+旅游”,探索出文学赋能乡村振兴的“清溪模式”。

  激活文学作品力量 打造精神标杆

  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可以影响一代人甚至几代人。从益阳清溪村走出的人民作家周立波,创作了《山乡巨变》《暴风骤雨》等一批具有深远影响的文学作品。如今,他和他的作品,成为清溪村、益阳、甚至整个文坛的精神标杆。



  1908年,周立波出生于清溪村一个中农兼自由职业者的家庭。1954年11月,周立波响应中央号召,回到家乡益阳,满腔热情地投入农业合作化运动。十年时间,他频繁回乡,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以清溪村生活经历为原型创作的长篇小说《山乡巨变》,一经问世,即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清溪村也因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被誉为“山乡巨变第一村”。

  今日的清溪村与60年前相比,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矗立在清溪村广场的大型史诗纪念群雕《山乡巨变》,背景是一只如书卷般展翅高飞的凤凰,前景是周立波先生在田间地头与农民交谈的场面,旁边点缀着成群的鸡鸭、跳跃的鲤鱼,呈现出一幅丰收的景象。《山乡巨变》群雕、作品里出现的方言、连环画版《山乡巨变》……是的,《山乡巨变》《山那面人家》等元素,在村子里随处可见。

  近年来,为进一步发挥作家、作品力量,打造精神标杆,清溪村把与周立波相关的元素融入村子各个角落。受此影响,甚至连村民建房、开店都会以周立波作品元素为名,山乡擂茶馆、山乡巨变农家乐、山那面人家旅馆等,比比皆是,这也成了清溪村独特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形象。

  “无论是作家,还是作品,只有不断推广、传颂,才会产生源源不断的影响力。”清溪村党总支书记蔡真告诉记者,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清溪村打造了大型跨界融合旅游剧、大型现代花鼓戏《山那边人家》精品本土剧目。剧目的一次次上演,让周立波的故事和他的作品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深入游客心中。清溪村的故事,真的“活”过来了。

  清溪村也是作家们获取创作灵感的“缪斯”地。益阳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余艳,在看到清溪村因文学带来的巨大变化后,发扬周立波创作《山乡巨变》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精神,深扎农村,创作了报告文学《新山乡巨变》,引起剧烈反响。近年来,益阳还有许多像余艳一样的作家,纷纷来到清溪村,传承周立波“为人民创作、为时代放歌”的宝贵精神财富,一年时间里,创作了一批聚焦时代主题、饱含泥土芬芳的佳作,获得各类文学大奖、征文奖项15件。

  丰富文化活动内涵 深入群众生活

  文学、文艺如何走进普通群众的生活,扎根群众的生活?清溪村给出的答案是不断丰富文化活动内涵,让群众在参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村民夹道相迎,只为一睹“人民艺术家”王蒙的风采。5月22日,89岁的王蒙登上清溪剧院的讲台为台下听众带来生动的“清溪一课”,分享了70年的文学往事,鼓励大家“做人民的学生,在生活中深造”。村民们反响热烈,很多赶来听课的大学生为获得王蒙的亲笔签名而欣喜不已。

  像这样的中国文学巨匠走进清溪村已经不是第一次,在去年由中国作家协会组织的清溪村文学活动中,莫言、刘慈欣这样的文学大咖都曾来清溪村打卡。小山村迎来了大作家,这在以前的清溪村想都不敢想,但在如今是活生生的现实。

  2022年清溪村被中国作协授予中国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新时代文学实践点。近一年来,村里好戏连台,文学活动不断档。“活动特别多,干脆搞不赢。”清溪村“90后”村干部邓旭东告诉记者,村里持续开展“文约清溪”主题活动,以每月一次的频率邀请全国知名作家、艺术家来清溪村开展文学讲座、网络访谈、签名售书、采风创作等系列活动。还先后承办了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文艺名家走基层、网络文学作家清溪行等活动,清溪故事在央视综合频道《山水间的家》栏目专题播出,清溪书屋入选全国最美农家书屋。村里还新建了一批名家书屋、餐饮民宿、基础设施,发展文旅产业。如今,清溪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近10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超5万元,文学乡村进一步实现了共建共享。“以前觉得文学、文艺离我们很远,看得多了,听得多了,发现农民也可以搞创作。”邓旭东的父亲邓春生平日里经营着自家的农场,一有空,他就去参加村里举办的文学活动。耳濡目染间,邓春生对文学的渴望被唤醒了,于是他花更多时间阅读,还尝试着写诗,成了一名“农民诗人”。当央视《山水间的家》栏目组来清溪村拍摄时,这位“农民诗人”引起了栏目组的浓厚兴趣,前后跟着邓春生拍了一个多月。邓春生的妻子受此影响,组织村里的妇女举办诗歌朗诵比赛,现在又有了新目标——演舞台剧。

  除了尝试诗歌朗诵,村里也主动策划,办起了“高规格”的演讲比赛。不久前,村里举行周立波先生生平事迹主题演讲比赛,演讲者中年龄小的只有七八岁,年纪大的有七十多岁。

  清溪村党总支书记蔡真告诉记者,村里频频举办文学活动,村民从一开始的站在旁边看,到渐渐尝试性地参与,现在摇身一变成了文学、文化的主动创造者,真正由台下观众变成了台上主角。文化铸魂,以文化人。文学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还激发了群众不断进取、不断向上、创造更加美好新生活的动力。

  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

  村民的脑袋富了,腰包也得鼓起来。近年来,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清溪村紧紧围绕“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区、现代农业改革示范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行区”发展定位,走“乡村+文学+旅游”的特色产业发展道路,坚持以文铸魂、以文兴业、以文聚才、以文促建、以文强基,激活乡村经济发展动能,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产业发展,规划先行。村里聘请专业规划设计公司,结合清溪村特有的文学底蕴,高起点高标准开展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工作。以文化+“泛清溪”概念为引领,对清溪村的空间结构、发展目标、战略定位进行重新规划和调整。2018年,清溪村景区的提质改造工程正式启动,突出文学元素,精心打造了山乡巨变广场、连环画长廊、清溪荷塘、立波梨园等14个景点;实施了杜鹃路等配套道路改造、渠道水塘整治、志溪河沿线流域整治等工程。

  产业方面,清溪村同样以文学、文化为中心,围绕重点产业布局,在传承农耕文化基础上,统筹发展从种养殖、加工、研发到销售的一体化全产业链运营模式。高效推动清溪特色农产品及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克明油脂加工厂等项目建设,推出高油酸菜油、预制菜等餐饮及休闲食品,加快打造精品加工“食安园”;通过吸引味芝元食品有限公司、国联水产等规模农业和食品企业落户清溪片区,打造资源互通“共建园”;通过完善产品研发机制,以文化、科技等多元素赋能品质农产品……

  持续做优“文化+”旅游新业态。近年来,清溪村结合本地文化特色,依托清溪剧院等平台,举办“花鼓戏剧节”“清溪村晚”“文化进万家”等特色文化节会活动,持续提升文化旅游热度。在此基础上,植入生态观光游、农耕文化体验等多元农旅业态,开发文学村落民宿、文学研学实践基地、户外露营基地、产学研开心农场等“微旅游”市场,形成多条旅游服务产业链,有效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村里建了10家清溪书屋,今年又新建并开放了11家。如今,中国当代作家签名版图书珍藏馆正式开馆,吸引了无数书迷前来打卡。这些书屋都是在原有民居、农舍的基础上改造而成,既不浪费土地资源,又能与整个清溪村融为一体。据统计,通过场地租赁、书籍销售、活动服务等,已为本地村民直接或间接创收66.4万元;依托清溪片区项目运营,以招聘书屋管理员、梦想合伙人创客计划等方式直接带动返乡就业率提升70%以上。

  把书屋开进村民的家里,清溪村文化品位提升了,村民的日子也“活”了起来。荷塘边,一幢独栋古典民居,是村民卜雪斌的家,也是立波清溪书屋的所在地。“游客多的时候,一天可以卖六七百杯擂茶。不用出去打工,家庭也能照顾到……这不就是我们想要的山乡巨变吗?!”说起清溪巨变,卜雪斌脸上都是笑容。

  在清溪村,还有很多像卜雪斌一样的村民,因文旅产业不断发展,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近年来,60多名年轻人陆续从广州、深圳、长沙等城市返村,投身乡村振兴。村里办起了大大小小的擂茶馆、农家乐30多家,农家摊点40余个,带动500多人就业。

  通过不断擦亮文学清溪、文旅清溪、文明清溪“三张名片”,清溪村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振兴高地、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样板、共同富裕的典型。十多年来,清溪村一年一个样。高铁站修到了家门口,柏油路通到了农家院,砖瓦房变成了小洋楼。从一个不起眼的小山村到“山乡巨变第一村”,再到“文学之乡”的璀璨明珠,下一版“山乡巨变”,正在加载中……

益阳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益阳在线”或在视频窗口中有“益阳在线LOGO”标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本公司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益阳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0737-4223659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