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在线

搜索
沅江市上码头学校文明校园经验谈——“小学校”的“大变化”
2022-9-16 18:09|编辑: 胡琪琦 |来源: 益阳教育 |查看: 25420 |举报

  走进沅江市上码头学校的校园,静谧端庄,清洁明亮。沿着宽敞的水泥路,不虚“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美誉的花木丛林随处可见;教学楼前后,屹立着图文并茂的宣传橱窗,各种方针、政策、活动方案,陈列其中;教学楼过道及墙面,被打造成了传统文化阵地,二十四节气、古训、古籍、成语故事等,应有尽有;教室内外,富有哲理的名人名言,励志标语,大方而醒目。这些无声的文化环境,无不巧于构思,精心设计,让校园的每个角落都充满着人文气息,成了学校一道道亮丽的教育风景线。



  借他山之石,于变局中开新局

  地处沅江市偏远农村的上码头学校,始建于1977年,现有12个教学班,490名学生,43名教师。学校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早期学校教学设备陈旧,学生的养成习惯较差,生源流失严重,2017年从九年制学校改制为完全小学。

  危机中孕新机,变局中开新局。新上任的校长刘少明带领学校行政班子和教师团队反复思考研讨后,对上码头的办学方向、办学目标、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重新进行了研讨,致力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为了做好做优校园文化建设,他们集思广益,参考兄弟学校的校园文化,主动联系益阳市箴言中学、湖南城市学院等名校,对接精品工业区、商业区,综合累积校园文化建设的做法,借他山之石,逐渐形成了依托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



  积沙可成塔,于坚守中见初心

  万事开头难,赶走资金这条“拦路虎”。要重建校园文化,首当其冲是资金问题。刘少明决定走出学校去“化缘”,他先后找来社会、企业,以及其他条件相对较好的兄弟学校的支持,每年从社会爱心企业、相关部门募得三到四万元的经费支持。

  在学校的发展中,全体教师树立了主人翁态度。在有限的经费里,大家一起“精打细算”。一方面从采购上节省。学校会从网上购买又好又便宜的设备、宣传展板;负责去实体店采购的老师也会尽量砍价。另一方面从人工上节约。买回来的宣传展板、宣传画老师们自己动手安装;操场需要清理规整,大家一起来;打造花木文化时清荒、平土、培土扎架、浇水施肥等,都是全体教师利用周末、假期自己动手完成。就这样积沙成塔,一个兼具传统文化特色的“花园式”学校初现雏形。学校副校长庄正安说:“我们自己干,一是能节约学校开支,二是能锻炼老师体质,三是能给学生起示范作用,提高学生的责任心。”



  积水可成渊,于细微处显精神

  求学先立德,行事先做人。文明校园不仅仅只在表面,更要落实到学生养成教育上。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以“传统文化”为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读一本书。学校将原有的图书室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图书漂流,开启“同读一本书,共抒读后感”的读书交流活动,打造成了漂流图书室,不时组织各类阅读比赛,激发同学们的阅读欲望与无穷智慧。



  习一次字。学校开设书法课,开展一日一练活动,每期开展一次“小小书法家”优秀作品评展活动,开启“习字养性”活动。

  植一片绿。学校开展贴合乡村的种养实践活动,开发种花、种菜劳动课程。农耕菜田由学生开垦、种植、管理,分年级分班级划分区域,播种、育苗、浇水、施肥、收获,学生全程参与。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让学生懂得了“土能生金”的道理。

  养一个习惯。学校以“文化走廊”“文化墙面”“文化橱窗”为载体,开展升旗礼、主题班会、主题征文、主题演讲“最美教室”等评比活动推进文明习惯的养成。

  三年奋进,三年蝶变,学校师生的面貌大变,每一个老师责任意识增强了,每一个孩子都变得自信阳光,学校教学质量大幅提升,上码头学校依托文明校园创建,开创出学校新局面。

益阳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益阳在线”或在视频窗口中有“益阳在线LOGO”标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本公司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益阳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0737-4223659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