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在线

搜索
益阳在线 首页 益阳新闻 聚焦益阳 查看内容
湖南日报 | 益阳石码头:百年故城不日归
2022-5-9 11:03|编辑: 胡琪琦 |来源: 湖南日报 |查看: 18087 |举报

  

湖南日报|益阳石码头:百年故城不日归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邢玲 通讯员 彭翔 曹海清

  【老街名片】

  益阳石码头历史文化街区又称明清古巷建筑群,位于益阳市资阳区大码头街道,濒临资江,因水而兴。总体格局形成于明代,已有300多年历史。

  

湖南日报|益阳石码头:百年故城不日归
改造前的石码头历史街区。杨兰锋 摄

  该街区以正街(现资阳西路)、永清后街及连通两条街的魏公庙巷、玉陵坡巷、灯笼馆巷等几条小巷组成,主要历史建筑有魏公庙、将军庙两座庙宇,王家大院、刘公馆等数百座大小民居,有文物保护单位及文物点41处。现存建筑以清代至民国时期的为主。

  【老街行走】

  5月5日,记者走进益阳石码头历史文化街区,犹如推开一扇历史的门。麻石板上光滑的坑,黝黑木门深刻的痕,注入这座城市超然物外的历史特性与文化风度。这是一块明清文化的湿地,更是一首流淌生命的诗歌。

  这里的码头鳞次栉比

  暴、险、急的资江千里奔来,到达益阳城的第一站,便是坐落在“U”字端的石码头历史文化街区。宝庆、新化、安化来的“排古佬”纷纷由码头上岸,休憩、交易。

  “短短1公里,从那头数过来就有将军庙码头、邵阳码头、新化码头、韩家码头、苏州码头、魏公庙码头、向家码头、石码头、大码头……”在街区住了70多年的老居民刘达安,在江堤上教记者一一辨认江边一字排开的码头,熟稔得像是介绍自家的物件。他说,在他还是细伢子时,长沙班、西湖班等客运船汽笛声声,宝庆排、新化排川流不息,搬运号子响彻江面,“那几多热闹哦!”

  

湖南日报|益阳石码头:百年故城不日归
益阳市将把石码头历史街区打造成“老益阳的底片,新益阳的形象”。图为已修复好的韩家堂。杨兰锋 摄

  码头带来了上游的黑茶、红薯粉、干红辣椒、皮纸等土特产,也汇集了下游的苦淡干鱼、嫩仔小干鱼,及各类干虾子,更给石码头带来非凡的人气。山陕会馆、苏州码头、邵阳码头等老建筑,无不诉说着这一街区的开放与活跃。那位说“我们家‘只’在这里住了190多年”的老居民韩家成,祖上就是湖北的。

  人们在码头聚集,又从码头出发,下洞庭、走长江,运去上好的竹木、粮食、桐油。“还有裕大酱园的酱。”73岁的李鸿桥老人补充道。

  裕大酱园是全国四大老字号名酱园之一,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

  李鸿桥是裕大酱园的传承人,当过酱园的技术厂长。他们生产的酱食产品远销东南亚。“1975年,销售额有100多万元,外贸部门还奖了我们酱园一辆苏联产的车子呢。”老人述说着过往的辉煌。

  “大码头的钱有一腰深。”寻访中,82岁的易凤云、78岁的刘达安、72岁的韩家成、62岁的冷小满无一例外地提到了这句话。

  “这里因水而起、因水而兴,是益阳工商业发源地。”益阳明清古巷建设项目文化艺术总监彭国兴如此定义石码头历史文化街区。

  这里的古巷魂牵梦绕

  “这边是同忆楼金号、郭记槟榔店,那边是孙家绸布店、太和瓷器店、周记秤铺、发鸿发伞铺,前边有月明楼,后面还有海员俱乐部……”资阳区文物管理所所长周庆峰领着记者在正街(现资江西路)游走,两边辨得出、辨不出模样的商铺,都被他唤出名来,一个摩肩接踵、热气腾腾的老街,便在记者脑海中升腾而起。

  “老街的灵魂在古巷。”65岁的“老益阳”刘志辉一语将记者的思绪拉回。他说的,便是建于明清时期、有着“江南最美古巷”之称的三条古巷:魏公庙巷、玉陵坡巷和灯笼馆巷,益阳明清古巷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2017年将其修旧如旧。

  

湖南日报|益阳石码头:百年故城不日归
修复后的魏公庙巷。杨兰锋 摄

  俄而右拐、徐行几步,便打开了明清古巷的封面——魏公庙巷。被考证为全国罕有的几道青砖撑墙拱券之下,幽深的古巷向远处延伸,感觉像是一个谜,不知它会延伸到什么地方。它走着走着,说不定停在一深红的大门前,再也不走。厚重的木门在吱呀声中开启,有门口穿着宽腿绣花裤、粑粑头梳得油光锃亮、手镯叮当作响的少妇素手轻扬,引人步入尘封的往事;也有天井里身着长袍马甲、戴着瓜皮帽的老者邀来客一道,喝一杯芝麻豆子茶,扯一段古巷的百年掌故。

  想象总是虚幻的。事实上,巷道两边的民居里,早已无人居住。雕花窗棂上结着蜘蛛网,连蜘蛛都跑了,只剩下破损的蛛丝泄露老屋的沧桑。这里,仿佛离现实很远,却离历史很近。

  在几位老居民心中,这样几个镜头,是永远抹不去的风景——

  “倒回去三四十年,巷子里人来人往,热闹得很。”韩家成、易凤云都在玉陵坡巷两边的民居住了几十年。“每天清晨,巷子里人都挤不通,大家赶着去码头坐船,到对河的灯泡厂、工具厂什么的上班,但冇得一个因为碰了撞了吵架的。”

  “一到夏天,大家都喜欢到巷子里乘凉。说来也怪,不管外面多热,在巷子里乘凉,胸口不搭点东西还不行。”刘达安回忆儿时的夏夜,二三十户人家的竹床往巷子里一摆,小孩子在竹床间穿来穿去,玩累了就爬上哪家的竹床上睡着了。夜深了,大人们谈天说地倦了,就各自去寻找自家孩子抱回屋。

  “水运发达的年头,魏公庙香火不断,祭拜的人清一色是与行船有关的船员和家属。他们点上香烛,买一只鸡,提一瓶酒,把鸡杀了,血放在魏公菩萨的祭槽里面,再倒上一杯酒。”让刘达安奇怪的是,一天杀五六十只鸡,冲洗祭槽的血水流到巷子里,却不见血迹和蚊子。“就是下再大的雨,巷子里也没有积水。”

  那些关乎古巷的神奇,讲的其实是对家园的眷念。

  “老益阳”的乡愁在此安放

  是的,你没有看错,关于石码头历史文化街区的很多画面,都来自于回忆与想象——这里,早已是一座空城。

  空,是为了更好地拥有。

  对“老益阳”而言,是拥有存放乡愁骄傲的所在。

  

湖南日报|益阳石码头:百年故城不日归
目前,王家大院的修复工作已经完成。杨兰锋 摄

  “这里就是我的‘幼儿园’。”在街区长大的“老益阳”彭国兴说,石码头是他童年记忆里最温暖的地方,更是一代又一代“老益阳”心中的图腾。

  “这里是我丢胞衣罐子的地方。”对刘达安来说,无论出走多远,街区都是他魂之所系、梦之所依。

  “我希望,有一天,我们韩家的子孙回来,可以对着过往游客自豪地说一句:这五进五出的韩家堂,是我爷爷的爷爷创下的基业。”韩家成无限憧憬。

  对游人而言,是拥有新奇有趣探索的所在。

  宅院深深的王家大院将化身非遗民俗展览馆,飘散药香的韩家堂将成为中医文化传播地,红色背景的田公馆将打造党史研学基地……益阳明清古巷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云杰介绍,自2019年起,益阳市将明清古巷纳入资江风貌带建设项目,打造“老益阳的底片、新益阳的形象”。

  记者从益阳市资江风貌带建设指挥部了解到,目前项目正以复建的方式,让那些在物理层面已经消失的老街巷、地标建筑重现,也在规划和导入一些有别于传统商业的商业业态——存放百年乡愁、承载盛世繁华的故城不日归来。

  小贴士

  石码头历史文化街区目前正在全封闭施工,有望今年10月部分开街。

  开街后,可在这里品尝油碗糕、擂茶、皮蛋、麻香糕等益阳名小吃;品味梅山剪纸、小郁竹艺等地方非遗文化;感受虾子起拱、花鼓戏、魏公庙祭、将军庙祭等传统节庆习俗;体验酒吧、咖啡吧、私房菜馆等新型饮食和书吧、桌游吧等休闲娱乐。

  (原载《湖南日报》2022年5月9日04版)

益阳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益阳在线”或在视频窗口中有“益阳在线LOGO”标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本公司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益阳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0737-4223659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