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罗生:他有家,但生产队的育秧棚、正在翻耕的田野、急待科学种植的沃土更是他的家。 早稻浸种一开始,二分场党委副书记郭罗生就搬进了该分场一队的催芽室住宿,他像助产士照顾婴儿一样,每晚三、四次起床,检查种谷的温湿度,从不间断。 1961年的这个早春特别冷,湖区的夜晚北风呼啸,响雷、暴雨一天比一天猛,好像马上就要连根基一块卷走这间催芽室,这当然是最令人揪心的了。这是新中国最困难的年代,人们视粮食为金子,何况是二分场一队的种子谷呢!要是早稻浸种这一关出了差错,整个生产队的早稻就完蛋了。郭罗生无论如何也放不下心,他不顾分场和队里干部的劝阻,干脆睡到了催芽室了。风雨越来越暴烈,稻草垫底的门板床上,一床薄被一件旧棉袄抵不住风寒,黑暗中还有奔跑的老鼠发出“叽叽叽”的叫声。他只得披衣下床,驱赶老鼠,看看稻子发芽的情况。就这样,郭罗生在早稻的催芽室一住就是一个星期,接着他又奔向另一个战场。 另一个战场是二分场辽阔的田野,机耕队的拖拉机手们正在日夜耕田。深夜了,郭罗生打着一只手电,借助着拖拉机的照明灯光检查耕作的进度和质量,他一会儿在田塍上观察是否留有缺耕的死角,一会儿下到田里试探泥脚的深浅,就这样一片一片细细检查,不顾劳累,也不顾自己在坚守早稻催芽室时已患的感冒。检查一遍后,郭罗生还要叫现场施工的机手们休息一下,总结总结。无数个夜晚,郭罗生的身影感动着年轻的拖拉机手们。 二分场有一大片蚕豆地,计划种植棉花,可是棉花播种的季节已经到了,蚕豆还正在开花季节。如果把蚕豆犁翻了,眼看要到手的粮食白白失去,可惜了。如果改种别的作物,也不适宜,因为这种地最适宜种棉花。摆在分场面前的是一个难题。郭罗生反复思考后决定召开座谈会,向老职工求计。在会上,有人提出,蚕豆的株行间隔中有空隙,可以用间作的办法点播棉花。经过充分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这个办法是可行的,它既可以保证蚕豆丰收,又可以适时播下棉花,蚕豆苗还能对棉花幼苗起到保护作用,免受寒流侵袭。 这一年,二分场的蚕豆和棉花都获得了丰收。 |
1、凡本网注明“来源:益阳在线”或在视频窗口中有“益阳在线LOGO”标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本公司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益阳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0737-4223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