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在线

搜索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丨新民学会旧址:简朴农舍,发出“建党先声”
2021-2-3 16:22|编辑: 曹贵 |来源: 湖南日报 |查看: 10232 |举报

  走进长沙市岳麓区新民路小巷,熙熙攘攘的闹市中,有一个曾经被称作“刘家台子”的农舍小院。这里是新民学会旧址——蔡和森一家曾租住的寓所,也是湖南最早接触和宣传共产主义思想的地方。

  跨入旧址大门,映入眼帘的是菜地竹篱、长廊曲径、竹木屋舍、青瓦白墙,古朴而静谧。“与现在不同,过去,这里四周都是坟墓,地处荒凉,房租十分便宜。”讲解员彭诗昱在旧址工作8年,1月13日,她领记者循着小径,走进陈列室,翻开“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革命历史。

  1917年,蔡和森为了在长沙求学,将全家从双峰迁到“刘家台子”小院。蔡和森结识了毛泽东、萧子升等志同道合的好友,大家经常在院子的菜地里劳动,再到堂屋里纵论社会改造。

  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等人都是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授杨昌济的学生,受杨昌济哲学、伦理学思想的影响,他们接触到新文化运动民主之风,并形成“奋斗、向上的人生观”,决心探求国家民族的兴盛之道。

  围坐在一张小四方桌和几条木板凳前,经过百余次讨论,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等人决定组织学会。1918年4月14日,新民学会成立大会在蔡和森家的堂屋里召开,到会的有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李维汉等14人。

  那一天,阳光明媚,满院桃花盛开,毛泽东、蔡和森等人在屋里屋外讨论学会成立问题,蔡母和两个女儿在厨房做中饭。有从溁湾镇买回来的猪肉,有蔡和森早早从湘江捞上来的鱼虾,还有院子菜地里的新鲜蔬菜……大家忙活了一上午。

  吃饭时,毛泽东高举茶杯,代表会友向蔡母致敬,然后互庆学会成立。午餐后,大家又讨论出国勤工俭学的问题。会章经过毛泽东、邹彝鼎、萧子升几人起草、修订,起初大家意见并不统一,激烈讨论很久,最终定下学会“以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为宗旨。

  新民学会刚成立时,不到30个会员,几个月以后,增加了一倍多。但会员以一些刚离校的学生和教员为主,缺少社会活动经验,因此,针对学会发展,毛泽东和蔡和森想了很多,也做了很多。

  1919年,国内掀起五四运动,新民学会主办出版《湘江评论》,创办文化书社,出售进步书刊,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组织“驱张运动”,领导湖南各阶层人民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

  在十月革命与五四运动的推动下,毛泽东、蔡和森积极倡导和组织新民学会会员赴法勤工俭学。在法勤工俭学期间,蔡和森接连给在国内的毛泽东写了11封长信,提出“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的主张,以及建党理论和步骤。

  此后,绝大部分新民学会会员广泛接触马克思主义思想,新民学会宗旨变为“改造中国与世界”。1920年,长沙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在新民学会的基础上诞生。1921年3月,新民学会完成历史使命,自然停止活动。

  从陈列室到蔡和森的住房、成立会会议房间,每到一处,历史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重现。长沙文史专家顾庆丰告诉记者,新民学会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先声”,不仅最早提出了建党理论和“中国共产党”这一名称,学会的优良作风更是留下永远的精神财富。

  与新民学会旧址一路之隔,是至今已办学70余年的新民小学。这所学校因新民学会而得名,每年9月1日,一年级新生会到旧址参观,上入学思政第一课;每年6月毕业季,六年级学生同样在旧址,上最后一堂思政课。学校的各类实践活动许多融进了新民学会旧址,新民红色文化内涵,也深深植根于学生的内心中。

  1月16日,新民小学五年级学生李天琦穿好校服、佩戴志愿者绶带,走进新民学会旧址,为游客提供义务讲解。“这块菜地是按原貌展出,保持常年有菜,当年,毛泽东和蔡和森经常在这里一起劳动……”

  虽然是第一次“上岗”,但李天琦毫不怯场,发生在蔡和森家菜地里的故事,他烂熟于心。期间,遇到行动不便的退休老教授,他一边上去搀扶,一边完成讲解。

  李天琦是新民小学红色小小志愿者讲解员之一。2018年以来,新民小学每年开展“走进新民学会 传承红色精神”——“小小讲解员”志愿活动,经过海选、复试、考核、培训,选拔50余名学生志愿者,在周末、寒暑假走进旧址,担任红色讲解员。

  近3年,新民小学的“小小讲解员”义务讲解200余场次,接待中外游客近6000人。新民学会旧址留下的革命精神与文化内涵,正在一批批孩子身上生长、传播。

  记者手记

  新民学会,埋下红色“火种”

  毛蔡寄庐流芳千载,新民学会建党先声。

  在简朴的农舍小院内,毛泽东、蔡和森等有志青年,将身边琐事、私人前途置于后,将探寻未来中国的出路置于首。

  一路之隔,新民小学的学子正年轻,他们在革命先烈事迹的浸润下,接受着“广育为人、日新其德”的教育。新民学会只存在了3年,其精神永续。

益阳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益阳在线”或在视频窗口中有“益阳在线LOGO”标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本公司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益阳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0737-4223659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