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在线

搜索
不断创新,为益阳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2018-11-22 10:13|编辑: 宋丹|作者: 毕晓娟 |来源: 益阳在线 |查看: 13180 |举报

  益阳在线11月21日讯(记者 毕晓娟)改革开放40年来,益阳组织和人才工作沐浴着改革春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今天上午,我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举行,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王新台,就改革开放40年来全市组织和人才工作成就发布新闻。

  过去的40年,是益阳凝心聚魂壮筋骨,推动党内思想政治教育持续深化的40年。40年来,突出抓好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一系列党内集中教育活动,及干部教育培训。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共培训各类各级干部2.8万人次,其中市委组织部在市委党校直接举办各类主体班次72期,调训干部3412人次。

  过去的40年,是益阳强基固本筑堡垒,推动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全面提升的40年。40年来,坚持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基层党的建设全过程。截止2017年底,全市共有党员243399名,基层党组织9958个,其中基层党委326个,党总支1345个,党支部8287个。2014年以来,共整顿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825个,着力补齐短板;2018年,共选派165名专职党建指导员,覆盖到全市所有省级以上园区、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和实体型社会组织党组织。另外,“四位一体”村级基层治理机制在全省推广;集党务、村务、政务、社会服务于一体的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在全市1159个村建成,得到了各级组织部的肯定;村民服务中心便民服务改革,被省委深改组确定为全省十个典型改革创新经验之一;“益村”平台荣获2017年全国网络公益年度创新奖,并向全省推广使用。

  过去的40年,是益阳严管厚爱增活力,推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全面加强的40年。40年来,始终坚持正确用人导向,着眼事业需要,把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作为目标导向,严格执行事前预审、事后备案的“双控”制,推进绩效评估制度改革,实行分层分类考核和全员绩效评估,将绩效评估结果与干部年度考核、干部选用、评优评先挂钩,进一步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过去的40年,是益阳围绕发展聚人才,推动人才队伍量质齐升的40年。40年来,人才资源总量持续攀升:目前,益阳人才总量20.58万,其中党政1.76万,企业经营管理2.06万,专业技术9.37万,高技能6.28万,农村实用人才包括新型职业农民共1.11万。与益阳建立合作关系的两院院士9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33人。尤其是拥有一批在党、政、军、学、商各界都取得成功的在外益阳籍老乡,仅两院院士益阳就有12人。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加强:从2014年开始实施“十百千万”人才工程计划,三年内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共引进高端人才15名、领军人才240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及以上骨干人才1171名、其他各类12981名。另外,通过定期开展“双创先锋”评选、“银城杯”创新创业大赛,引进和培育了一大批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团队。目前,我市有高新技术企业126家,其数量和产业增加值近五年均实现翻番。

  发布会上,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还就基层党建、选人用人体制机制和人才事业等工作答记者问。


答记者问


  问:请问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基层党建工作最大的特色亮点是什么?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彭伟才: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基层党建工作同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一样,取得了重大成就,无论是在组织建设还是党员队伍建设,无论是基层党建方式方法的创新还是基层基础保障水平的提升,都在进步、都在向前发展。如果要说最大的特色亮点,我认为应该是始终坚持了党的全面领导,始终坚持了全面从严治党,并且把这一要求落实到了基层党建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

  这些年来,我们始终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于各领域基层组织建设之中,不断巩固党的核心领导地位。比如,在农村,我们建立“四位一体”治理机制,不遗余力推进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就是要通过党建引领、党组织领导,把基层事务处理好、为基层群众服好务,进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在“两新”组织,我们狠抓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两个覆盖”,就是要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引导“两新”组织健康发展,进而增强党的凝聚力;在中小学校,我们建立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就是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我们还抓严抓实党内组织生活,推动组织生活正常化,就是要永葆党员队伍先进性纯洁性,增强党组织的组织力战斗力;等等。之所以经济社会各个领域都取得重大成就,我想根本上也应该得益于加强了党的全面领导。


  问:“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刚才,您介绍了我市改革开放以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成果。请问下阶段,市委组织部在完善选人用人体制机制上有哪些主要考虑和打算?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崔建平: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重点要做好干部培育、选拔、管理、使用工作。根据这一指示精神,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着力构建科学有效、务实管用、简便易行的选人用人工作机制。一是探索建立因事育人的发现培养机制。切实提高专业化人才供给质量,精准对接地方、部门、行业发展所需,创新选才方式,打通广进贤才的通道;制定专业化干部培养计划,分层分类培养和储备各类党政人才;坚持事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就物色什么样的人;缺少什么样的干部,就培养什么样的干部。二是探索建立以事择人的选拔任用机制。坚持好干部标准,突出政治标准选人用人。拓宽人选来源渠道,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人岗相适,适才适用,根据事业发展需要、班子功能结构需求和岗位特点要求,把合适的干部放到合适的岗位上。三是探索建立知事识人的考核评价机制。坚持以事识人、以事察人、以事评人。制定平时考核、绩效考核、专项考核和年度考核于一体的综合考核办法,着力在经济社会发展第一线、全面深化改革主阵地、重点项目主战场以及“三大攻坚战”中发现识别、考核评价干部。进一步强化正向激励,抓好《关于进一步激励干部干事创业的若干意见》和相关配套制度的落实,引导广大干部干事创业。


  问:在今年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鲜明强调: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人才事业始终是保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永续繁衍、繁荣昌盛的根本大业。所以,我们感到从事人才工作,是一份光荣的职责、一种神圣的使命。请问,我市人才工作的主要做法是什么呢?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兼)、市人社局局长肖立平:改革开放40年,我市人才事业不断探索前进,总体来说,主要做法是“八个一”:

  一是坚持了一个根本原则,即党管人才原则。这是人才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重要保证。2004年,市委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市委书记担任组长,建立起市委常委会议专题研究人才工作制度,定期对人才工作进行研究。

  二是实施了一个重大战略,即人才强市战略。这是市委在正确分析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认真总结改革开放40年发展经验基础上,从发展战略的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

  三是编制了一个重大规划,即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益阳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编制,标志着我市进入了经济社会发展人才要优先发展的新时期,人才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四是形成了一个纵向贯通、横向联动、多方参与的工作格局。市县两级建立起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责、密切配合,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

  五是实施了一批重大人才工程和计划。抓住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等环节,大力实施一批重大人才计划、工程或项目,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实施以来,最重要的是两项:一是2014年实施 “十百千万”人才工程计划,三年内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共引进高端人才15名、领军人才240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及以上骨干人才1171名、其他各类人才12981名;二是2018年5月开始实施的《益阳市人才行动计划》,该计划的实施将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六是推进了一系列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指导各地各部门从具体政策着手,瞄准人才发展难点重点焦点问题,由点到面、逐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比如:人才引进方面,允许事业单位在核定的编制使用计划和核准的岗位限额内自行组织实施公开招聘。对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博士学位的紧缺急需专业人才,可采取直接考核、考察的方式招聘;人才评价方面,分类建立符合不同人才成长规律的评价机制,实行基层人才单列评审、特色产业人才特殊评审、传统优势产业人才专项评审;人才激励方面,逐步建立起了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倾斜的企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允许事业单位对高层次人才实行协议工资、项目工资和年薪制。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兼职兼薪。对于职务发明成果转让收益,成果持有单位可按不低于70%的比例奖励科研负责人、骨干技术人员等重要贡献人员和团队。

  七是联系了一批优秀专家。市、县两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直接联系服务高级专家。先后聘请15名院士专家担任市委市政府科技顾问,邀请院士专家100余人次参加“院士专家益阳行”活动,连续三年组织60余名专家开展休假考察和专题研修,加强政治引领和思想联系,发挥专家人才的引领作用,初步形成了以“益阳市专家咨询委员会”为“核心智库”,各大专院校、政研室与研究所为“功能智库”,“益阳市专家联合会”为“复合性枢纽智库”,“民间智库”为“应用型智库”的结构体系。

  八是打造了一批人才发展平台。始终坚持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打造人才干事创业的平台。包括产业平台、项目平台、园区平台、创新平台等。特别是始终坚持产业集聚人才,发挥益阳十大工业新兴优势产业和现代农业对人才的“虹吸效应”。我市有1个国家级高新区和8家省级高新区、经开区或工业集中区,每个园区都有完善的产业配套和服务体系,能有效吸纳人才、承载产业。还有创新平台建设不断加快,目前我市有高新技术企业126家,省级以上院士专家工作站、工程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68个。这些平台,是我们以事业引才和留才的底气所在。依托这些平台,各类人才在益阳创新有载体、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可以说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益阳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益阳在线”或在视频窗口中有“益阳在线LOGO”标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本公司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益阳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0737-4223659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