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在线

搜索
有故事的益阳人:夏正君 笔底文章藏风云
2018-8-10 15:21|编辑: 黄萍 |来源: 大益阳 |查看: 23891 |举报

 1978---2018

  弹指一挥四十年。他从一位山村少年,成为一名光荣的海军战士;他从一名军人,转型为一名新闻记者;他从一名记者,演变成一名本土人文学者。夏正君,他的人生轨迹,始终与笔墨结缘,始终以笔墨记录着社会的风云,见证着时代的变迁。

  见证第一枚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那一年,春风刚刚吹进桃江县武潭镇寨子村,高中毕业不久的少年夏正君身着海军蓝,来到东海前哨某驱逐舰甲板上,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水兵。

 

  一腔从军报国热血投入到火热的军营,几年风吹浪打,几年艰苦磨砺,夏正君在成长为一名合格军人的同时,其年少时喜欢读书弄笔积蓄的文气,也逐渐显露出来。不久,他被抽调到支队代理新闻干事,以他的笔,讴歌蓝天碧水之间日夜守卫祖国海疆的官兵们。十余年军旅生涯,近300篇新闻稿件与散文随笔,真实地记录了那个时期我人民海军发展壮大的历史。一个个的第一,令人刻骨铭心;一次次的壮举,令人感慨万千。 

  

  “最难忘的是1980年5月18日,这是中国人扬眉吐气的日子!”夏正君说起当年的经历,流露出满脸的自豪。自我国有了原子弹、氢弹之后,搞运载火箭(洲际导弹)是我党领导人梦寐以求的大事。那天,这个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发射我国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导弹从大西北发出,落点定在澳大利亚近海的南太平洋。为了验证和记载火箭发射精确程度,及时打捞高度保密的火箭发射试验数据仓,我海军组织了一支由18艘舰船、4架直升机和3000多官兵组成的特混编队。5月1日,编队正式启锚,开始了人民海军的首次远洋航行。夏正君有幸成为其中一员,担负着这次远航的报道重任。编队经过宫古海峡、加罗林群岛,穿越赤道,来到所罗门群岛,行程8733海里,终于到达南太平洋试验海域。期待的时刻到了,一个硕大的火球划破长空,从我国西北角呼啸而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稳稳地落在预定方位……一声巨响震寰宇!4时45分,从火球分解出来的数据仓被我海军顺利打捞起来。我国自行设计自行制造的第一枚运载火箭发射成功,这是我军发展史上的一次壮举!夏正君作为这一壮举的见证者,采写的火箭发射现场新闻,迅速通过权威媒体传遍天下。

  记录桃花江畔日新月异的变化

  也许,人生之中有很多不解之缘。1990年卸甲归乡的夏正君在县委几个机关单位转了个圈,最后转进了新成立的桃江县电视台,重拾了在部队搞了十余年的新闻老本行,而且一干就是二十多年。期间,他的作品多次获省市好新闻奖,1995年荣获“益阳市首届十佳记者”称号。

    

  “这得感谢生活给了我取之不尽的源泉。”在谈到自己回到美丽的桃花江从事新闻报道的经历时,夏正君如是说。确实,经过改革开放十多年的洗礼,通过80万桃江人的艰苦创业,这个丘岗山地县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新人新事不断涌现。作为一名职业新闻人,夏正君被火热的生活所感染,以高度的新闻敏感,及时准确地把握时代脉搏,以他手中的镜头和笔,真实地记录了改革开放大潮中桃江日新月异的变化。上个世纪九十代,桃江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县域经济发展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夏正君的足迹踏遍了当时全县二十四个乡镇,系统全面地报道了全县乡镇企业发展成就和经验。以水泥生产为龙头,关联企业上百家的灰山港成为了他报道的重点,“建材之乡”的美名由此远播省内外。其中,这里的桃江县首个亿元村——向阳花村,如一朵美丽的向阳花迎风绽放;村里能人刘安生、高宗德等也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新闻人物。八十岁的谌翁妈自办绣花厂、彭氏五兄弟种兰花享誉全国、桃花江有一个罕见的长寿之家等鲜活的新闻,通过他的笔传播出去,有的传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形成了“轰动效应”。

    

  要有回报,必有付出。夏正君以他的新闻实践诠释了“脚板底下出新闻”。1994年8月,为真实再现利税大户板溪锑矿工人的创业精神,他不顾身体不适,怀揣药瓶,曲背弯腰钻矿道,如猴似猿攀悬梯,下达600多米深处的矿井,拍摄工人艰辛创业的镜头,连续工作三天两晚。他在龙拱滩中学抢拍新闻,因主席台坍塌,头部两处受伤,仅擦了一点红药水,第二天照常上班。他爷爷去世,连续两晚没有睡觉,第三天二话没说,服从台里的安排前往浮邱山差转台拍摄雪灾……谈到过去的种种经历,夏正君说:“是时代在催我们前行,新闻记者永远在路上……”

  追逐本土历史文化的熠熠光辉

  “以文化人,润物无声。”这是作为新闻人、人文学者的夏正君近年来最深刻的感悟。一个时期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加速,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人们的精神追求,却没有同步提升,有人在感叹世风日下,有人觉得精神空虚。为什么呢?缺少文化的滋养,应当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他之所以倾心于本土文化的研究、推介工作,痴心追逐本土历史文化的熠熠光辉,很大程度上基于一种现实的迫切。桃江人文底蕴深厚,为他从事本土文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于是,从2011年起开始,夏正君和他的精英团队在桃江电视台开办了一个宣传、推介桃江的大型人文类纪实栏目《话说桃江》。这个栏目分设“桃花江传说”“桃江历史名人”“杰出桃江人”“文化达人”“地名趣谈”等10个子栏目。摄制组走遍了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全国主要城市,以及部分边关哨所。至目前,栏目共播出300多期,采访院士、将军、商界精英、学者名流达200多人。这档人文节目播出之后,影响深远,好评如潮。省内外的桃江籍院士、将军、人文学者以及美国、加拿大的华侨或华裔,得知有这档节目后,纷纷来电来函,索取文字资料或影像光碟。有人说,《话说桃江》是一部“艺术化了的桃江县志”,是一套“视频化了的历史文化丛书”。 2011年,该栏目荣获“益阳新闻奖”重大报道奖;2012年,获得市委、市政府“三周文艺奖”唯一电视奖项;2013年,获“益阳广播电视纪实栏目奖”; 2017年6月,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杨金鸢来益调研,对《话说桃江》“讲好本地话、传递正能量”给予高度评价。

  夏正君对本土文化名人的研究更是几近痴迷。夏思痛,桃江武潭人,孙中山称他为“革命模范”,时人亦赞他“直以国家为性命,每于患难著文章”,一生匡时济世的著述有20余种。然而,这么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和思想家,今人知之甚少。2003年起,夏正君就发起成立了“夏思痛学术研究会”(后改名为“桃江人文研究会”)。一年后,逢夏思痛诞辰150周年暨逝世80周年,他又联络市县史志界、文学界名流,为这位先驱举行公祭,并献上自己研究整理的《爱国诗人夏思痛》书稿,还协助湖南商学院编辑出版了《夏思痛集》。一次,他们去长沙采访中国画大师莫立唐。莫老是湖南书画界的八老之一,脾气很古怪,从不接受采访。开始他们也吃了闭门羹,只好在传达室老等。等到他儿子下班了,就只说是老家来人,看看他。这样先进去两个,另外两个带着摄像机躲在楼梯间。经过情感对接,莫老被感动了,最后接受了专访。

  多年来,夏正君和研究会成员孜孜以求,人文研究成果颇丰,编辑出版了十辑《桃江人文》杂志,出版个人著作四部,每年在中央、省、市报刊发表重头文章五至十篇。辛亥老人夏思痛、近代革命先驱熊亨翰、抗日名将夏楚中、我党早期领导人夏曦、红军将领张子清、工人运动领袖张昆弟、中共三大秘书薛世纶、革命烈士夏立表等历史人物重新走进人们的视野,滋润着桃花江畔的人们;中科院院士丁夏畦,中国工程院院士文伏波、夏家辉,中国画大师莫立唐、胡念祖,南极科考队队长薛祚纮等现代名人光彩照人,倍增了桃江人民的骄傲与自豪。

益阳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益阳在线”或在视频窗口中有“益阳在线LOGO”标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本公司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益阳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0737-4223659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