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在线

搜索
益阳在线 首页 文化益阳 文艺天地 协会简介 查看内容
益阳市汉俳诗研究会简介
2012-12-11 09:30|编辑: 王玲|记者: 益阳汉俳 |来源: 益阳在线 |查看: 342886 |举报
  一、学会名称:益阳市汉俳诗研究会
  二、学会成立时间:2003年7月
  三、学会机构:

   四、学会工作
  根据学会章程,主要工作任务是发扬中华民族诗歌的优良传统,组织会员积极写作汉俳(短歌),举办学术研究会,探讨汉俳(短歌)写作艺术、交流汉俳(短歌)创作经验。因此,学会主要开展了“作品创作、理论研究、服务社会”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作品创作
  衡量一个诗社的工作,首先是要看作品、要出精品。为此,我们狠抓作品创作,经历了一个在数量上由起步到发展再到高潮,质量上由习作到提高再到精品的历程。
  1、“拓片”起步
  中国汉俳学会常务理事,著名汉俳诗人,原资阳区侨联主席段乐三先生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创作汉俳,并入选国家首届“百名汉俳诗人”。他于97年始收集汉俳名作及他自己的作品制作成精美拓片,取名《当代俳诗》,首先是逢年过节送文学爱好者,后来是在地、市人大、政协会议期间赠送给各代表、委员,以此宣传汉俳,共出了7期。俳人石华回忆这段过程时作《蝶恋花·俳痴》:“记得江边逢老友,送我俳笺,春意浓于酒。一见钟情难放手,常常相约黄昏后。页页华章藏锦绣,细细推敲,字字求参透。岁月沧桑熬白首,诗融肝胆仍依旧”。正是这些汉俳拓片,不但使大家认识了汉俳,而且不少人象石华一样萌发了创作念头。在此基础上,乐三先生为把这些散兵游勇组织起来,2002年元月15日自筹资金,自出义务工创办了《汉俳诗刊》,2003年7月又成立益阳汉俳诗研究会,汉俳开始在益阳起步。
  2、“采风”蓄力
  为了进一步激发俳友的创作热情,学会每月1-2次或整体或分小组组织俳友到工厂、社区、学校,与人民群众亲密接触;到湖区、山区、农家乐,与山峰湖泊亲吻对话,使之亲自感触事物、积蓄生活体验和诗材,开启感情之门,喷发激荡诗泉,然后骋驰自己的感情联想,搜捕着能充分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形象和语言,凝炼成精美的作品。在采风过程中,学会明确创作主题作“同题诗”,并组织笔前互相切磋,创作中互相交流,出作品后互相点评。这样,每次采风,尽管是同一生活场景或同一事物,因经过每一个人自己的深刻洞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或感悟,发掘新东西,各显风采。如组织游资阳而创作“爱我中华、爱我资阳”同题诗,参观市改革成果而创作“心歌同你唱”同题诗,进行道德座谈后而创作“人”的同题诗,每次数十俳友同题作数百首汉俳、短歌,这样,在采风感受到“世界的精美芬芳气氛中,灵魂变得高贵,思想更为改进,感情越发细腻(俄戏剧家亚·尼·奥斯特罗夫斯基语)”,然后蓄势待发,诗源倾倒三江水,璀璨俳诗各样红,创作蔚然成风。
  3、“酬唱”引潮
  酬唱,即互以诗词赠答,“滋味流于字句,气力穷于和谐,异音相从,谓之和;同声相应,谓之韵(刘勰语)”,历来是文人们交际交流的一种常见手法。益阳俳坛酬唱,缘于2006年11月的一天,几个俳友在一起小酌,席间自然热闹,尤是鸟儿诗友唧唧喳喳闹个不停,那俏皮的举止,幽默的言谈,伴随着智慧的灵魂,诚朴的气质,可爱至极,令人赞叹不已,在回家的路上,石华随口吟了一组《黄鹂鸟》汉俳诗,在段乐三的带动下,先后几十位俳友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作和,一时盛况空前。为使唱和规范,孟冬教授发表了理论文章《谈和诗》,从和诗起源、唱和方法、注意事项等全面论述了和唱的基本理论。自此,酬唱一波接一波,俳友凡有满意之作,或逢年过节,或触景生情,总是互发众友、和诗不绝。不到10个月,酬唱活动就达52次,诗作1500余首(组),不但结集出版了《白鹿湖酬唱集》,而且极大的推动了创作。2008年元月16日在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召开了银城汉俳丛书首发式,标志着银城汉俳创作已形成高潮,并逐渐走向成熟。
  4、竞赛提质
  为聚集更强的队伍,创作更多的精品,《银城汉俳》编辑部组成由许山久、李继游、成应良、石华为主的大赛组委会,于2009年起组织了益阳市首届汉俳创作大赛。会员们围绕主旋律,广集素材,精心谋划,刻意铸字炼句,反复琢磨修改,苦吟不辍,力求为大赛提供“时代精神、先进思想、真挚情感与艺术感染力高度统一”的精品力作。通过年余努力,共收到150余作者15000余首(组)参赛作品,评出“李德国、刘卫军、刘若男、刘班谋、刘熙林、杨鹂、林胜男、罗孟冬、夏江、徐莉”等10人为“十优诗人”和100首(组)汉俳、短歌为“百佳作品”,以及王昕怡等15人为雏鹰奖。通过大赛,树立了典型,表彰了先进,宣传了艺德,既进一步激发了会员活力,调动了创作热情;又通过分析作品,交流经验,达到互相学习,增长知识,进一步储蓄创作实力,提高作品质量,更多的俳友有决心有实力创作精品。正是“十优百佳引春潮,万紫千红满银城”啊。
  5、拓展成“窝”
  通过一系列活动,会员调动了积极性,但汉俳作为一种新的诗体,圈外之人知者甚少,为克服这种“圈内热情澎湃,圈外冷淡寂寞”的现象,我们遵循党中央关于发展文化工作的方针,组织了一系列走出去的活动。一是汉俳进校园:自2003年段乐三、李继游等组织汉俳到益阳教育学院,建立创作基地始,2004年始成应良、夏江等俳友就协同石码头小学把汉俳纳入学生兴趣课;2005年段乐三、李继游、李政新等组织到南县一中设汉俳讲座;2006年起,以益阳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创作基地,并在其学报上开辟“汉俳”专栏;2007年李继游、成应良多次组织到箴言中学与师生联创汉俳;2008年俳友许山久、罗孟冬到市六中初中部讲授汉俳知识;2009年多次组织到市十四中采风,并与其文学社进行汉俳创作座谈;2010年到市九中采风和吟唱;2012年组织到益阳医专采风。由此,与一大批本市大、中、小学建立了联系,传播汉俳知识,发动师生创作,既促进学校诗词传统文化教育,又为汉俳发展储备了一支朝气蓬勃的后备队伍。二是组织汉俳进社区:从2005年起,我们组织俳友多次到寨子仑、德昌公园、白鹿湖、西施园等景区采风,将寨子仑、德昌公园、白鹿湖开辟为创作基地,并为景区建设出谋划策,实现双赢。并先后多次组织到橡机厂、缝纫机厂、银城大市场、克明面业、市中医院、金花坪社区、怡康福利院等单位采风,为其宣传典型事迹,指导文化活动,共建文明。三是组织汉俳进机关。《银城汉俳》报每期都送到市、区各机关,并先后与资阳区组织部协同组织用汉俳宣传党建先锋,指导教育局老干支部开展诗词创作、协助安全部门开展安全法宣传等。通过汉俳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的“三进”活动,既促进了地方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又扩大了汉俳影响,壮大了汉俳阵营,形成了一支激情高昂的会员队伍,一批日趋壮大的业余爱好者,一种满城都是懂俳爱俳支持汉俳的群众基础,使汉俳在把益阳闹得热热闹闹、红红火火,甚至认为益阳继美人窝、花鼓窝后,锦上再添花,又成了汉俳窝。
  6、创作成果
  出版发行作品专集:
  ①个人作品专集(25集)
  段乐三《段乐三汉俳诗选》、《时里风》、《品日集》、《诗朋有约》、《风韵种种》、《洞庭快艇飞》、《月老河》
  李继游《由心集》、《由心韵语》、《随意集》
  成应良《春风》、《夏雨》、《秋韵》、《冬歌》
  刘卫军《春兰集》
  石华《风雨集》
  刘熙林《林间闲咏》、《短笛》
  徐应斌《沱水波音》之一集、之二集、之三集
  李德国《情未了》
  熊向武《心花》
  彭佑明《民政在民间》
  涂光明《水乡情韵》
  ②俳友作品合集(11集)
  《汉俳诗人》之一集、之二集、之三集
  《中国短歌首选集》、《中国短歌选续集》
  《银城汉俳》、《白鹿湖酬唱集》、《共和国之歌》、《盛世吟》、《古韵新风寨子仑》、《烛光吟》
  ③学会刊物
  《汉俳诗人》24期
  《银城汉俳》44期
  《湘北汉俳》10期
  获奖作品
  ①获中国汉俳学会、中国新闻社湖南分社等联合组织的“首届海内外汉俳创作大奖赛”作品
  石华《飘叶》、夏建辉《军嫂》、罗绍裘《做人》、张至刚《归燕》、文致中《幼儿园门前写真》、杨鹂《织》、胡坚《为民谋幸福》、郭立华《国庆阅兵》、王立群《香风赞》、李政新《想年轻》、彭佑明《熟犬》、俞首成《小石子》、林胜男《田野》、刘班谋《感悟》、唐月英《老太婆逛衣城》、夏江《春内》、李德国《俳迷》、徐莉《踏春》、徐国民《乡里打工仔》、曹春初《飘萍》、段华昌《登高》、刘若男《山》、刘东英《资江明珠》、刘木兰《围炉》、何炳汉《竹》、夏冰冰《生日有感》、杨艳《暖风》、龙可英《四季歌》、彭举《飞日》、卢志光《迎春》、彭流莹《看云》、唐少彬《洞庭湖》、杨腾贵《慈三星猝死》、范立文《鹅羊池广场》、李建国《夜游》、肖育花《不老情》、鲁汉怀《秋荷》、魏文《庆祝共产党诞生九十周年》
  ②罗孟冬《领袖群雕》短歌组诗被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评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征文一等奖;《贺沅江党风廉政建设研究会成立》短歌组诗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暨纪念邓小平诞辰105周年”活动中评为特等奖,并授予“改革开放30周年百名文化贡献人物”称号。
  (二)理论研究
  创作要繁荣,精品要多出,事业要发展,需要强大的思想理论支持。为此,学会从成立之日起就一手抓创作,一手抓理论研究。且在不同的时期,从创作的需要出发,注重不同的理论研究重点。纵观全过程,理论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
  1、以教引入俳门
  学会成立初期,很多会员原来没有诗词创作实践,缺乏基本常识;就是原来写古典诗词的会员,也缺乏对汉俳的了解,因此,我们注重从基础开始,一方面进行诗词特别是汉俳基础知识的系统教育,段乐三、李继游、成应良等行家采取办班上课、师徒传授、撰文论述的方式,灌输基本常识,教习写作方法,另一方面在创作过程中有的放矢地进行专题指导,如2006年银俳酬唱初起时,很多人不懂什么是和诗、怎样和诗,罗孟冬教授就及时发表《谈和诗》的理论文章,从和诗的起源、类型、方法及注意事项等讲得明明白白,引导跨入了汉俳之门。
  2、以导营造繁荣
  学会在创作初起高潮后,为提高作品质量,狠抓了汉俳理论的研究,用来指导创作,营造俳坛的繁荣。段乐三、李继游、石华、彭佑明等人或发表论文,系统论述,或撰写序文,个案评论。公开发表刘庆安、许山久关于诗词创作的通信。特别是罗孟冬教授首开国内先河,开展专题研究,先后出版《汉俳诗论》、《汉俳研究》两本专着,行家评论“是在汉俳普及和发展过程中,寻找道路,宵夜点灯,评优溢美,霞光四射”,是“为了汉俳事业,一颗恒心,满腔热血,在尽他的最大努力”。俳友们评论说:“罗孟冬出版《汉俳诗论》,大陆才有了个人汉俳理论专着诞生”,“在汉俳处于艰难跋涉时期,罗孟冬先生关心汉俳,研究汉俳、推介汉俳,成就了汉俳领域的罗孟冬现象”。这些理论研究,使大家对汉俳的产生、体式、句式、语言、风格、写作等理论有了充足的认识,从而既宽松写汉俳,又得心应手的写汉俳,迎来了汉俳创作高潮。
  3、以评催生精品
  汉俳要真正得到全社会承认,归根结底必须拿出精品力作来。我们在提倡俳人自己下苦功,精雕细琢,并广泛征求人民大众意见,认真仔细修改,精益求精的同时,组织互相点评交流活动。一是段乐三、罗孟冬、李继游、成应良、石华等以书评、读后感等形式从整体上分析作者写作特点,二是罗孟冬、石华、李德国、刘卫军、夏江等赏析具体作品,特别是许山久、罗孟冬市“十优百佳”和首届海内外汉俳创作大奖赛获奖作品的综合评论,深入分析其时代精神、思想内涵、情感意境、艺术特色,甚至遣字造句,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分析点评,催生了一批又一批的精品力作。
  4、理论研究成果
  ①理论专着
  罗孟冬《汉俳诗论》2007年9月出版
  该书开创大陆汉俳理论研究专着的先河
  《汉俳研究》2010年4月出版
  该书获益阳市第五届社科成果一等奖
  ②研究论文
  段乐三:《汉俳短论》
  原载《千家诗话》2003年5月
  《宽松写汉俳》
  原载《千家诗话》2003年5月
  《当前汉俳思考》
  “第二届华文诗学名家国际论坛”论文2006年4月
  《怎么样认识汉俳》
  原载《盘河诗词》2008年
  罗孟冬:《汉语诗歌迟开的一朵奇葩》
  原载《湖南经济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浅谈益阳汉俳创作》
  原载《益阳日报》2006年6月
  《谈和诗》
  原载《银城汉俳》第10期
  《汉俳与中日文化交流》
  原载《东岳论丛》2007年7月
  《浅谈汉俳》
  原载搜狐网2009年10月
  《微型诗与汉俳比较研究》
  原载《中国教育与社会科学》2009年第6期
  《汉俳与俳句的比较研究》
  原载《教师》2009年第18期
  石华:《汉俳闲话》
  原载《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浅说汉俳诗体》
  原载《汉俳研究》2007年3月
  《俳话拾零》
  原载《汉俳研究》2007年3月
  《资阳汉俳的兴起》
  原载红网2012年5月
  《资阳汉俳现象初探》
  原载《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李继游:是篇应具时代美体式当随时代新
  ——关于诗词创造与发展的一点谬论
  原载《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彭佑明:《浅谈汉俳及其创作》
  原载《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汉俳的句式》
  原载《汉俳研究》2009年1月
  林胜男:《情系汉俳》
  原载《银城汉俳》2006年4月
  李德国:《催春诗咏》
  原载《白鹿湖酬唱集》2007年8月
  吴俊五:《论汉俳》
  原载《银城汉俳》第29期
  《对汉俳的探讨》
  原载《银城汉俳》第34期
  ③汉俳评论
  段乐三:成应良汉俳《秋韵》序2004年7月
  李继游汉俳《由心集》序2004年8月
  刘卫军汉俳《春兰集》序2005年6月
  《读李劲武先生汉俳想到的》2005年10月
  屈宝宸汉俳《镂月集》序2005年10月
  《中国短歌首选集》序2005年11月
  《杨平汉俳印象》2006年1月
  可达的精神表达
  (石华《风雨集》序)2007年8月
  为了汉俳展翅腾飞
  (孟冬《汉俳诗论》序)2007年8月
  《林爽汉俳》序2008年5月
  心的表白,爱的歌唱
  (《王嘉慰诗选》序)2005年5月
  曹鸿志汉俳《母亲河》序2005年5月
  李继游:重重叠叠情切切不着雕痕意深邃
  ——谈段乐三汉俳叠字的运用与语言艺术
  原载《汉俳诗刊》2005年第2期
  诗友雷哥
  原载《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益阳日报》
  罗孟冬:世总为情情生诗(评杨鹂、徐莉汉俳《泳春》)
  原载《银城汉俳》第4期
  情动而辞发,披文以人情(评石华汉俳《望郎三叠
  章》)原载《银城汉俳》第6期
  情爱,人性价值的认识评判(段乐三汉俳情诗赏析)
  原载《益阳职院学报》2006年4期
  乡情民俗的壮丽画卷(评石华汉俳《槐水河》)
  原载《益阳职院学报》2006年4期
  情真意切诗感人(评夏江汉俳《思君曲》)
  原载《益阳职院学报》2007年4期
  发胸中之思,论世俗之事(评《风韵种种》)2007年6月
  诗、旗、酒、船(石华《风雨集》序)2007年8月
  文心琴胆放笔行(评成应良汉俳创作)
  原载《银城汉俳》第13期
  闲韵尽情唱,短笛随心吹(评熙林《短笛》)2008年5月
  江山汉俳《元旦寄诗友》赏析
  原载搜狐网2010年1月
  诗是高尚的玩具(评首届海内外汉俳创作大奖赛益阳获奖作品)原载红网2011年11月
  成应良:孝敬会有时(读郑范平汉俳《悔》)
  原载《银城汉俳》第5期
  读罗孟冬汉俳《过节喝酒》有感
  原载《白鹿湖酬唱集》2007年8月
  风雨情缘(读石华《风雨集》)2007年8月
  浅谈徐应斌汉俳诗的灵气、人气和志气
  原载《沱水之音》2008年2月
  情感与心血的结晶(初读孟冬《汉俳诗论》)
  原载《益阳职院学报》2008年1期
  德高情重诗感人(二读孟冬《汉俳诗论》)
  原载《益阳职院学报》2008年2期
  石华:风流儒雅亦吾师,句句汉俳传天下(读乐三汉俳新作)
  原载《汉俳诗人》2006年第2期
  走进俳坛情花园(读《想你、爱你、恨你》有感)
  原载《汉俳诗人》2006年第2期
  读夏江汉俳《春怨》
  原载《益阳职院学报》第10期
  闲话情诗(兼评夏江短歌《冬夜》)
  原载《益阳职院学报》第10期
  心灵浅唱(评夏江汉俳《七月七》)
  原载《益阳职院学报》第12期
  笑对人生黄鹂鸟(评杨鹂汉俳《难、难、难》)
  原载《白鹿湖酬唱集》2007年8月
  春播丰收(读孟冬汉俳《春播》有感)
  原载《益阳职院学报》第12期
  试论罗孟冬先生《短歌·游寨子仑》的意境美
  原载《益阳职院学报》第13期
  析赏由歌汉俳的意象美
  原载《益阳职院学报》第14期
  浅析成应良先生《冬歌》的音乐美
  原载《益阳职院学报》第16期
  欣赏德国先生涉农汉俳的艺术魅力
  原载《益阳职院学报》第17期
  刘卫军汉俳《春兰集》满行人耳
  原载《益阳职院学报》第18期
  析赏刘熙林汉俳的诗情画意
  原载《益阳职院学报》第20期
  执着——演绎俳坛佳话(《百读段乐三》序)2012年5月
  夏江:石华君与他的《槐水河》
  原载《银城汉俳》第11期
  刘卫军:震梁曲、心中歌(读石华《槐水河》)
  原载《银城汉俳》第11期
  低吟浅唱抒真情(评李德荣汉俳《秋夜曲》)
  原载《银城汉俳》第16期
  李德国:浅析石华君短歌《赏雪》
  原载《银城汉俳》第33期
  赏析郭莉汉俳《过年》
  原载《银城汉俳》第44期
  梅花香自苦寒来(读《百读段乐三》)2012年5月
  江山:崛起的益阳汉俳(首届海内外汉俳创作大奖赛益阳获奖作品综合评论)原载《银城汉俳》第39期
  ④汉俳人物推介
  段乐三:修辞微妙出好诗(漫谈李国梁先生的汉俳创作)
  原载《汉俳诗人》2005年5月
  罗孟冬:段乐三与他的汉俳创作
  原载《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洞庭歌王潘之美与他的汉俳创作(该文被中国文化学会评为“向建国六十周年献礼”征文一等奖)
  原载《城市建设》2009年第8期
  石华:漫谈罗孟冬的汉俳情结
  原载《益阳职院学报》2007年第2期
  乐三老师——我的汉俳引路人
  原载红网2012年7月
  田汉文:汉俳“三痴”
  原载《益阳职院学报》2008年第3期
  俳坛“四秀”
  原载《益阳职院学报》2009年第3期
  (三)服务社会
  无产阶级的文学艺术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因此,我们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发挥文化对经济和社会的导向、推动和催化作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
  1、服务经济工作,为发展给力。
  学会自始至终,配合地方党和政府,服务经济工作,为发展给力,为民众谋福。如党中央提出在改革开放中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我们就组织俳友深入社区,深入单位座谈、采访、创作,以汉俳短歌配合组织部门宣传加强党建工作的目的意义与做法,表彰先进,摒击不足,推动创先争优活动。又如市政府提倡生态环保建设,我们组织俳友到洞庭湖畔湿地采风,到沅江纸业公司学习,然后创作大量作品并多次专版宣传环保理念和沅纸环保先进经验。为配合城建、安全、教育、创卫、招商等工作,多次组织专题活动,创作了一大批既联系实际又朗朗上口的诗作,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进展。
  2、打造旅游名片,为家乡扬名
  益阳历来文化底蕴深厚,名胜古迹颇多,但缺乏整合、宣传,为推介益阳,学会重现打造益阳旅游名片,先后对益阳城建、教育及资江风光、三国古战场、寺院方庙、古城风貌、寨子仑、碧云峰、会龙山、鱼形山、大通湖、皇家湖、秀峰湖、迎丰湖、古道街、步行街、鹅羊池、沿江风光带、益阳十景和数十家农家乐渔家乐等组织采风,专题创作,集中报导,使益阳人熟悉益阳历史,看到益阳变化,使外地人知晓益阳名胜古迹,向往益阳山水风光,有力地推介了益阳。
  3、彰显人物风采,为英模立传
  “洞庭之南,天地之气,圣贤学脉,在此一线”,益阳作为湖湘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热土江山代代尽显风流,我们学会注重宣传历史,宣传英模,彰显人文风采。如多次组织参观“立波故居”,宣传“三周一叶”;参观何凤山事迹展览和瞻仰凤山墓,弘扬他临危救难,维护和平的事迹;游览邓德昌公园,瞻仰学习邓德昌革命精神;学习宣传在改革开放中涌现的先进典型,橡机人立志改革、邓氏父子创办民间小平纪念馆、社区书记李佳华助孤上学,进一步激发湖湘文化“敢于争先”的勇气,促进了“人人投身改革,处处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的形成。
  4、促创诗词之乡,为古城添彩
  学会在市、区党政统一领导下,在市社科联、市文联、市诗词家协会的正确指导下,一方面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发展和切实管理好会员,围绕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坚持先进文化方向,依照文学创作规律,创造作了大量汉俳短歌,扩大了益阳汉俳在国内外的影响,同时,依据中央、省、市关于文化工作的方针,开展了很多卓有成效的文化活动,使诗词走进校园,走进社区,走进企业,走进农村,走进机关,走近广大人民群众,为诗词文化的普及,为诗词之乡的创建而努力拼搏,竭尽所能。
  五、学会影响
  1、益阳市汉俳被研究会是国内成立时间最早,会员最多、作品最丰富、理论研究最活跃的知名基层团体。
  2、益阳市汉俳诗研究会罗孟冬是国内汉俳理论研究第一人,两本汉俳着作是国内汉俳理论最早最全面的专着,其中,《汉俳研究》获2010年市社科成果一等奖。
  3、益阳市汉俳诗研究会创办、首任会长段乐三主编的《汉俳诗人》是国内唯一的汉俳期刊。
  4、益阳市汉俳诗研究会第一任会长段乐三当选首届中国汉俳学会常务理事;副会长黄明灿当选为中国汉俳学会理事。
  5、中国汉俳学会、中国新闻社湖南分社等单位联合组织的“首届海内外汉俳创作大奖赛”,2910位作者14000多首作品参赛,益阳市汉俳诗研究会在段乐三、黄明灿、王东亮、李继游、许山久、罗孟冬、成应良等名家因工作原因未参赛的情况下,仍然获奖人数最多,获奖比例最高,13名等级奖中占2人,215名优秀奖中占32人。在《汉俳诗人》编辑部与新西兰世华作家网联合组织的精选樱花作品上世华作家网和新西兰《先驱报》的31位作者中,益阳市汉俳诗研究会会员占9人,可见群体创作水平居领先地位。
  因此,古城百姓及很多业内外人士说:益阳汉俳在国内外汉俳界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在益阳对外宣传中是一张耀眼的名片。
益阳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益阳在线”或在视频窗口中有“益阳在线LOGO”标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本公司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益阳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0737-4223659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