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在线

搜索
82岁老党员,守护丰堆仑旧址三十载!
2018-6-28 09:25|编辑: 宋丹|作者: 宋咏琪 |来源: 益阳在线 |查看: 20972 |举报

  益阳在线6月27日讯(记者 宋咏琪)1989年,舒国屏东拼西凑了两万一千元,买下村上即将拆除的一栋上了年岁的革命旧址。15年后,这栋旧址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又过了28年,资阳区启动了对这栋旧址的修缮工作。明天,修缮一新的旧址将对外开放。

  

  这栋旧址或许你曾听说过,即丰堆仑革命旧址。今年82岁的舒国屏祖祖辈辈就生活在旧址所在的资阳区长春镇南丰村,距离它不过数十米。

  丰堆仑革命旧址始建于1922年,原为廖氏宗祠。1925年,高文华以这里为据点,领导成立了益阳县农民协会,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农民运动,并创建了中共益阳南湖托党支部。“马日事变”后农运失败,协会骨干遭追捕,遇害者多人。1937年,高文华之父,同盟会会员廖若冰受组织委托回乡,在此创办作育小学,宣传爱国和抗日进步思想。唐麟、苏镜、贾琏(高文华妻子)等曾以任教为名,来此从事地下工作,学校因此便有了“益阳抗大”的美誉。由于受国民党特务的严密监视,作育小学于1941年被迫停办。随后,中共常益中心县委书记帅孟奇以这里为活动中心,建立党的支部,发展了地下党员数千人,成为益阳地下党工作的重要秘密据点。

  

  自打出生就面对的丰堆仑革命旧址,于舒国屏而言,并不只是一栋简单的房子。1946年,旧址再次开办学校,舒国屏成了学校的一名学生,日后,他的五个子女也都在此上过学,妻子还曾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学校当过数学老师。在村里、乡镇企业和乡政府做过事的舒国屏,一次在乡政府整理档案时,他才原原本本了解了丰堆仑革命旧址的历史沿革,因此对旧址的保护,他比别人都上心。

  1989年,村委会决定新建一所小学。当时建房最紧缺的是木料,为此,村干部自作主张拆除廖氏宗堂,将其中的木头用于建学校。看到宗堂两边的厢房被拆,舒国屏极为气愤,出面制止道:“对待革命文物,谁也没权利破坏,如果谁敢再拆一根木,下一片瓦,我就跟他拼了!”说罢,他又连忙找到村支书和村领导,向他们反复陈述保护廖氏宗祠的理由:“村上建校是为后代造福,木料完全可以想别的办法。拆了宗堂,毁了的文物不能恢复,就没有教育后人的基地了,万万拆不得啊!”可舒国屏的话无人理会。在紧要关头,他与妻子商量,哪怕砸锅卖铁、倾家荡产,也要把这处革命文物保护好。于是,夫妻俩东拼西凑,筹措了2万1千元,买下了这栋旧址,并搬进去居住。

  

  当年,舒国屏在乡农机所工作,每月工资低得可怜,五个子女大的未成家,小的还在读书,他便将儿女召集拢来,立下规矩:忙时多吃,闲时少吃,除了学费和日常开支,平时不得乱花钱……

  每一年,舒国屏都要挤出上千元来维修旧址,接待参观者。近30年来,尽管儿女相继从旧址走了出去,但舒国屏夫妇却仍住在这里,守望着这一动凝聚无数先烈精魂的老宅。

  今年2月,资阳区启动了丰堆仑旧址修缮工程,历经近五个月,现修缮业已完工。期间,舒国屏从旧址里搬了出来,政府将他暂时安置在旧址附近的一栋民宅里。修缮时,他也时常来督查,并提了不少宝贵意见。

  

  “作为党员,我这辈子做得最成功的事,就是保护下了这里。”对于明天就要开放的丰堆仑革命旧址,舒国屏既期待又欣慰。期待的是,旧址将以新的姿态向更多人诉说历史,欣慰的是,旧址日后不会再风雨飘摇。

益阳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益阳在线”或在视频窗口中有“益阳在线LOGO”标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本公司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益阳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0737-4223659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