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在线

搜索
一年收入翻3倍 益阳新时代农民打卡上班在家门口
2018-4-25 11:11|编辑: 宋丹|作者: 任凭 刘丽 钟浩 胡建根 |来源: 红网时刻 |查看: 14523 |举报

  当罗文村通过引进时尚的涂鸦文化,把小村庄变成一个俏丽的“网红”景点时,距它十几公里外的班嘴村,却正在运作着一场关于“土”的变革——

  

  村民汤曙莲正在检查果蔬苗长势。

  和庄稼相伴了30余年,汤曙莲一直挣扎在贫困户的序列。

  就像数千年前人类最初开始在这片大地上刀耕火种一样,那几亩土地的收成,似乎只能支撑着他和家人活下去。为了生活,汤曙莲在农闲之余去打过各种小工。可惜这跟种庄稼一样,都是靠天吃饭,下雨了,出工就少。

  一度,他把地里的水稻全部换成了经济效益更高的棉花。棉花需要精心打理,好在庄稼人对田里的事从不马虎,开沟,播种,挑水灌溉,汤曙莲像侍弄儿女般地呵护着这些棉花。收获了,他和老伴整宿都不睡,熬着夜把棉花剥出来,第二天就拿到市场上去卖。

  这样比种粮食收入高一些,一年下来,能挣一万多。

  61岁以前,如果有人告诉汤曙莲,在地里上班干活,可以拿和城里上班族一样的工资,他一准会当笑话听。

  土地流转进企业 农民在家门口拿工资

  4月19日,天还麻麻亮,益阳南县班嘴村的华南农业蔬菜基地就在春风中“苏醒”了。

  

  华南农业果蔬大棚内硕果累累,彩椒长势喜人。

  虽然8点才打卡上班,但汤曙莲很早就来到了地里。他来看看他打理的秋葵。这种来自于热带地区的“蔬菜王”以前别说种,他连听都没听说过。汤曙莲惊讶于秋葵的经济价值,更惊讶于现在的种植模式。

  不打农药,不用挑水,也不需要挑着肥料往返田间,2017年落户于这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在给村民带来了脱贫希望的同时,也带来全新的农业概念。

  施有机肥,种绿色菜,用花洒喷灌浇水,除了把苗栽下去,汤曙莲很多时候的工作,只需要轻轻打开灌溉开关即可。“以前种棉花,不过十几亩地,就把全家人都累得够呛,谁能想到现在管理几百亩地了,反而轻松了。”汤曙莲感慨着,编织斗笠背在肩头,被太阳晒得枣红色的脸颊上,笑容灿烂。

  

  村民在华南农业果蔬大棚里劳作。

  今年62岁的他和同村的6个村民,如今管理着近600亩土地,包含300多亩蔬菜地,和200多亩的果园。他们把土地按800元每亩的价格流转给了华南农业,还被聘请为公司的员工,管理田地每月能拿3000多的工资,一年下来,收入比以前翻了3番。

  务农30多年,习惯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工作模式,习惯了靠老天爷赏饭吃,第一次尝到现代化农业甜头的汤曙莲,觉得日子突然间好得有些不真实:给我们这么多钱,企业赚什么,这日子会长久吗?

  在乡村打造绿色品牌 企业还能做得更大

  “不长久?老哥你放心,这日子还能更红火!”

  华南农业的负责人陶建军,毕业于湖南农业大学,从70年代走出大学校门的那天起,他对于充溢着乡土气息的农村一直有个时尚的梦:让农民成为一种职业,而不再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

  “生态农业园刚开建时,不少农民对现代农业没有概念,农业新技术知识更是贫乏,”陶建军说,在传统农业模式下,一户农民光靠种地,每年收入不过几千元,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生存的发展需要,而华南农业带来的现代化种植技术,却能让每亩地的收入翻上十几翻。

  

  农田里采用全自动喷灌技术。

  优化品种、完善配套、无土栽培、绿色种植、循环生产……在华南农业的科技示范园里,各种现代农业科技元素随处可见。除了引进世界顶尖的无土栽培技术,和现代化大棚培植技术外,当地种植的水稻和棉花也被替换成了经济价值更高的瓜果蔬菜,通过企业技术员的培训,已有180多名和汤曙莲一样的村民,由农民变身为企业员工,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

  “接下来,我们还要在南县每个乡镇都建设示范园区。”陶建军说,在品牌巩固、提升的基础上,华南农业将以现有基地为龙头,打造物流园区,帮助村民进行果蔬培植,包装后统一销售,打造出属于南县自己的特色农业品牌。

  现代farmer返乡务农 乡村走上现代化之路

  现在,一些在外面闯荡多年的青年又回到了南县班嘴村,成为家门口企业中的一员。“不用离乡打工,在村里也可以就业,待遇还不比在大城市打工少,这是过去想也不敢想的事情”。

  

  管艳祥检查千禧果是否有病虫害。

  从南县到深圳,坐火车只要4小时,可是对于村民管艳祥来说,去一趟是要费很大劲儿的事,刚去时,讲话都不敢大声。如今他感觉不一样了,“再过几年,等基地的休闲旅游模式也成熟了,大城市的人恐怕要成批地来南县度假、观光了,那时咱也可以好好神气一下了!”

  管艳祥一家三代都是靠着田地谋生,手把锄头早出晚归地劳作,他深知农民的辛苦。那时候,长辈们总是这样教育孩子:好好读书,以后跳出农门。

  他也这样照着做了。可是,大城市的快节奏生活让他喘不过气,漂泊在外,对家里的照顾也总是有着许多不便。所以当看到华南农业在家乡发布招聘信息时,他选择回来试试。

  因为有文化底子,经过了两个月的技术培训之后,管艳祥就正式上岗了。如今,他已能够熟练操作大棚内的各项设备,一个人就把几百亩地的科技示范园区管理得井井有条。

  懂科技、会操作,像管艳祥这样的新时代农民瞬间就成了香饽饽。近年来,益阳市依托科技创新,引导农业科技“下沉”农村,奏响了一支乡村振兴变奏曲,点亮了许多青年返乡创业的梦。

  管艳祥说,等到今年过年,自己外面的好友和同学们都回来了,要好好和他们说说,那个以前在歌里听到,如今能在眼前看到的——希望的田野。

  

  华南农业的黄桃林,果树下面,村民们已经开始准备养鸡了。

益阳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益阳在线”或在视频窗口中有“益阳在线LOGO”标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本公司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益阳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0737-4223659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