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在线

搜索
益阳在线 首页 文化益阳 创作园地 文学作品 查看内容

【往事麻石街 】睁眼瞎都晓得张碧秋(上)

2018-3-16 16:15| 发布者: 李倩| 查看: 13707| 原作者: 老 汉|来自: 益阳在线

摘要:   往事麻石街   睁眼瞎都晓得张碧秋(上)   老 汉   说到“悬壶”二字,很多人都知道是说中医,因中医历来有悬壶济世一说。元代张昱一首诗中就说,“卖药不二价,悬壶无姓名”,既道出了悬壶济世治病救人是医 ...

  往事麻石街


  睁眼瞎都晓得张碧秋(上)


  老 汉



  说到“悬壶”二字,很多人都知道是说中医,因中医历来有悬壶济世一说。元代张昱一首诗中就说,“卖药不二价,悬壶无姓名”,既道出了悬壶济世治病救人是医者的天职,又颂扬了医者不为名不为利的爱心与仁心。

  今老汉要说的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我们益阳的一把“悬壶”——眼科医师张碧秋。张医师行医60年,离世也快60年了,但麻石街上仍流行一句关于他的口头禅:“睁眼瞎都晓得张碧秋。”

  因为益阳人“睁”“真”不分,所以这句话有两层含义:一是外地人来益阳找张碧秋治眼睛,只要问路人,就能告诉你张碧秋在哪,这里的“睁眼瞎”,是指不识字,但眼睛健康的人。二是眼睛不健康的人,如近视、远视、青光瞎、白内障等“真眼瞎”,就更知道张碧秋了。

  张碧秋虽然只是麻石街上的医生,但因有这么多“睁眼瞎”和“真眼瞎”口口相传,他因此又是湖南、湖北、江西、广东、广西时为“中南五省”的著名眼科专家。这里,老汉口说无凭,自有《益阳市志》为证——

  



  一、为毛泽东治眼睛

  一个小小的益阳城,能够吸引中南五省的眼疾患者,诊治病人近80万人次,按行医60年算,平均每天治疗4例。这里,除了他技艺精湛,还须几个外部环境:

  一是交通和信息便捷。这一点不难,当年老益阳的水路、公路和电信等,在近现代都是上等水准,没拖全国的后腿。如果没有这点,只怕把麻石街上的人加起来再乘以10,也没有这多眼疾患者。

  二是患者须相对集中。这点也不难。进入近代,随着国家被迫的“门户开放”,挪威信义会在我们益阳办了一个“瞽目院”。瞽,念“鼓”,是眼瞎的盲人。瞽目院即眼睛残疾者中心,挪威人的本意不在治疗,而是将眼疾者集中起来,学习、培训和统一照顾,使他们成为自理、自立和有一技之能的人。该院盲人多时170余人,少时也有30余人。

  这么多眼疾者集中到了益阳,加上交通和信息的便捷,自然便激发了有志于攻克眼疾的郎中。张碧秋便在这种环境下应运而生了。

  

  这里,我们不妨再看看《益阳市卫生志》——


  


  《益阳市志》和《益阳市卫生志》均足以说明张碧秋的成名和成功。那么他成名和成功的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处在清末民初的张碧秋和他的师父,开始并未对准单一的眼科。当时随着门户的开放,益阳的水运和商业崛起,崛起的结果,麻石街从城内延伸到城外,又从城外的头堡延伸到三堡。随着街道的延伸和人口的增多,加上当时的卫生条件和健康水平,人群中的麻子、癞子和傻子,也相对集中了。师徒二人的医疗重点,便放在这三类人群上。

  不过囿于科技条件,张碧秋师徒的研治始终无法突破,即不能从根本上治好这三类病人。于是,不得不退守到防御上来。根据“百病从感起”的原理,他们认为只要有效预防感冒,或感冒后及时医治,就可遏制这三类疾病的产生。事实也是如此,经过张碧秋和他师父的不懈努力,1949年后的益阳街上,青少年中的癞子、麻子和傻子,明显少于周边市镇。

  但就在张碧秋而立年之年,即1910年时,他才发现,人脸其所以变为麻子,乃天花引起,而挪威人在益阳的信义医院对小儿种痘,就能有效预防天花。即使发生了天花,通过服用金鸡纳霜和维生素等,也不至于变成麻子。他们父子研究的感冒防治法,显然不如西医。

  张碧秋31岁这年,辛亥革命爆发了,古老中国的国体由封建改为了共和。这年,张碧秋的行医事业也发生了两大转变:一是师父去世,他将原来的“广义堂”改为了“济世诊所”;二是挪威人在益阳办了一个瞽目院,集中了从湖南各地收容的六十多名盲人,其中大多数为弃婴,他便将目标对准了这些盲人。

  通过和外国人的深入接触,他发现西方人对眼疾的研究,还不如中医金、木、水、火、土五行中的“肝目通木”这个底蕴。所以,当他将自己的想法告诉挪威人时,竟然得到了对方的赞赏与支持。

  


  这之后的几年,张碧秋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济世”,到底不如信义公会的“普世”宏大。挪威人对眼科虽没有拿得出的成果,但其医学原理与医疗器械,包括光学、化验检测等实用科学,却比传统中医要先进得多,眼界也宽阔得多。

  张碧秋像掉进了眼科知识的海洋,在兴奋中有使不完的劲。在那些年里,他废寝忘食钻研业务,一门心思放在眼疾患者身上,以致结婚成家的终身大事都给耽误了。

  也就是这几年,张碧秋治好了瞽目院的几例青光眼和白内障,一时引起国内眼科专家的高度关注,加之挪威人的国际报道和宣传,张碧秋一下成了国内外有名的眼科专家。

  而更使他出名的,则是解放后的五十年代初,他和他的徒弟黄立桃,曾两次被湖南省委书记周小舟举荐到中南海,给中央领导治病。据市中心医院五官科主任医生李世华说,给中央领导治病,在那时属国家一级机密,当时他也只略闻张碧秋给中央领导看过病,后来在湖南医学院进修时,这传闻才确切一点,说是给毛泽东和林伯渠治眼睛。

  中南海其所以找到了张碧秋,是因为他创造的“金针内拔抽吸法”和“金针拔内障法”,是当时治疗白内障的最高技术。当然,这也是后来《益阳市志》为张碧秋立传,但又不便讲明的一个原因。

  


  二、“诰命”平民等贵贱

  1939年4月,为响应全民抗战的号召,益阳县成立了“中医师公会”,张碧秋作为眼科名医,自然是其中一员。

  也就在这个公会成立还不到一周的时候,他接到一封经县长王炳伦签名的请柬,恭请张碧秋医师明天到县政府为一名大人物的夫人诊治眼病。张碧秋在请柬上恭恭敬敬回复:

  蒙承高看,眼病不出诊,须在诊所验诊,这时医家历来之规矩。患者不分贵贱,都是本所上客!

  第二天,济世诊所外开来两辆小车,后面的吉普车上先下来四个士兵,迅速在诊所内外布岗,前面的“乌龟”车上,由一女兵搀扶下来一中年贵妇,身后有女军医和副官跟随。一行人走进诊所,女兵和军医先安排贵妇人坐下,并迅速盖好坐毯,捧上水烟袋。而那位副官则直接走到张碧秋面前,对正等候看病的两名病人挥了挥手说:“请你们稍等一下,这位是何健主席的夫人黄女士!”

  尽管副官的言行还算斯文,但其来势咄咄逼人。两名患者哪见过,便不约而同准备离开。但这两人还未站起,却被张碧秋用手摁住,然后很斯文地对那副官说:“请您尊重本诊所规矩,患者不分贵贱,但分先后,您如果要他们走,就是不尊重本诊所,不尊重本医生。”说完,将第一个候诊的患者扶到了诊椅上。

  这一番义正辞严且不失礼貌的说辞,把那副官噎住了。他吃惊地瞪大眼睛:这个小县城的郎中,居然把赫赫有名的原省政府主席、陆军二级上将、国家内政部长摆成了“一律平等”的平头百姓。要知,何主席即使在省城和南京大医院,都是要特殊对待的,现在我们碰到了一尊什么佛?

  倒是何健的夫人识大体,她虽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但对张碧秋的凛然正气倒是有几分欣赏。于是,她一只手用手绢捂着眼,一只手吃力地制止了副官。身边的女医生忙给她点上了水烟袋。她抽了一阵水烟后,闭眼静气地等着张医师。

  倒是第二个患者过意不去了,站起来对张碧秋说:“张医生,我这眼病也不是很急,或许让您徒弟看看也行,这位何夫人从外地赶来不容易,病情也比我重,您就先给她看吧!”

  听到病人这样说,张碧秋才优先给何夫人看病。他不卑不亢:

  “何夫人,何主席的大名我早就如雷贯耳,我也知道你俩伉俪情深义重。尤其是何主席,您比他还大三岁,但他一直不讨小,不纳妾,这在当今之世是少见的,张某人也十分敬重这点。但越是值得敬重的人,越要把自己摆在规矩之下,这一点,我相信夫人您能理解,也能体谅。”

  何夫人看着这位老郎中,听了他一番入情入理的话,不由恭谨地说:“来之前,我早就仰慕张先生行医的名气,今日得见,更是看到了张先生的为人!”

  张碧秋认真检查了何夫人的眼睛,发现是白内障起“萝卜花”,幸好是初起,便用他独创的“金针拨内障法”抽吸掉白障,然后点上眼药水,便要她用自带的手绢捂一会。不久,黄氏便眨巴眨巴眼睛,能看清东西了。

  就在何夫人惊呼“神医”时,张碧秋再轻轻为其探脉把诊,却惋惜地发现,黄氏的病根不在眼,而在肝,而且已病入膏肓。但他是眼科郎中,力不能及,于是,只是提醒她注意肝木的诊治,并开了一些护肝明目的药,说了些安慰话,便结束了这次就诊。

  就在当年农历七月,这位何夫人因肝病在长沙湘雅医院去逝。

  虽然何健及其夫人都成了过眼云烟,但其夫人来益看病,张碧秋没有上门出诊,并受到何夫人肯定的佳话,却一直在麻石街上流传。(未完待续)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益阳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益阳在线”或在视频窗口中有“益阳在线LOGO”标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本公司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益阳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0737-422365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