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在线

搜索
益阳在线 首页 文化益阳 创作园地 文学作品 查看内容

【寻根说字】普通话讲“烫”,益阳话讲“恶”

2017-10-16 15:29| 发布者: 李倩| 原作者: 谢国芳|来自: 益阳在线

摘要:   由“恶”到“冰”   有一个段子,说广播站用桃江话播天气预报:“桃江人民管不烂(广播站),现在开始管白(广播)……最高温度恶人,最低温度沁人,兴许是只尿热子天几。”   恶,从心从亚。“亚”,甲骨文、金 ...

  由“恶”到“冰”

  有一个段子,说广播站用桃江话播天气预报:“桃江人民管不烂(广播站),现在开始管白(广播)……最高温度恶人,最低温度沁人,兴许是只尿热子天几。”

  恶,从心从亚。“亚”,甲骨文、金文写如“一块缺四角的土地”的形状,其本义是不够方正的、次等的。廖文豪《汉字树》:“恶”本义为“心不方正,有歪斜意念也”。许慎《说文》:“亚,丑也。”段玉裁注:“此亚之本义。亚与恶音义皆同。”也就是说,“亚”和“恶”本义都是丑,而下面有“心”的恶,意在强调心术不正、丑,再引申为不善、坏。因为“恶”让人避之犹恐不及,故而引申出厌恶、讨厌的意思,这个用法普通话读为wù。

  但是,“恶”在益阳有独特用法。普通话用“烫”之处,益阳人都说“恶”。俗话说“水火无情”,在一个需要情的社会,无情即是“恶”。益阳是水乡,加上水性温和,我们不以水为恶;但对火,我们从来没有好感,不论大火小火,都恶。孩子伸手去摸烛火、灯火,我们会告诫他:“恶!”推而广之,其他东西一旦热到烫人,都是“恶”。不说“开水烫人”,而说“开水恶人”。夏天太阳大,晒得地恶人、水恶人。

  湘语区不少地方将普通话的“烫”讲成“赖”,如“烫人”就讲成“赖人”,比如邵阳话就是。赖的本义是赢利的赢,引申有依靠、依赖的意思,再引申为不肯走开、赖着不走。热起来,人觉得无处可逃,所谓“巴打恶”,将“烫”讲成“赖”,就是这样来的。益阳话也讲“赖”,但与“恶”有区别,“恶”用得广,而“赖”只用于以金属烫,或有金属巴打烫的感觉。可知,“赖”比一般的“恶”更难忍受。

  热得烫人谓之“恶”,那么冷呢?有一点点冷,益阳人叫“凉”“凉沁沁(里)”,而冷到有点不舒服叫“沁人”,冷到难受叫“冰人”。“沁”的本义是渗透之水,“沁凉”即是透心的凉,这种凉一方面痛快,另一方面也容易着凉,凉得有点过。由“凉”到“沁”,再到“冰”,我们对冷的程度分得很细。

  小雨,也叫细雨,北方人叫毛毛雨,益阳人叫麻雨(子)。雨如毛如麻,都取其形似。感到害怕,别处讲“心里发毛”,益阳讲“心里发麻”。我以为麻的感觉比“毛”更生动、准确。这种难受的感觉会让人出汗,好像有热度,于是生出一个要热不热的状态,叫毛(麻)热,只是读来像“猫热”。如前面的桃江人播的天气预报里,将有点热但不难受的天,讲成“尿热(子)天”,有的也讲成“猫(毛)热(子)天”。这个“猫(毛或麻)”还被泛用,作动词,直接当“烫”用。如乡下杀了猪,要放到澡盆里,用开水烫去毛,这个程序叫“毛(读为“猫”)”。如果洗头发的水太热,会讲“咯热的水,会猫(毛或麻)家(ga轻读)去啊!”

  “冰人”之“冰”用为动词、形容词了,而冰的名词意思,益阳人用的是“凌”。结冰说成“绞凌”,屋檐水结的冰棍叫“凌杠子”。“凌”的本义是名词的冰;而“冰”的本义是动词、形容词,表示结冰过程和冰的状态。益阳保留的是古汉语用法。

  附带,再就“沁”多说一点。这个字在方言里还有两个意思:一是低头、前倾,如提醒学生“你的头抬起点,不要沁到桌子上去了,会得近视。”二是动作慢、不灵便的状态,如“他身体不行,走路都沁啦沁哒。”可能因为“沁”本义指透着水,而透了水的东西容易下垂、沉重,自然动作迟缓。

  还常以冷热来形容心情。心情恶劣、情绪低落叫“冰冷的”;高兴讲“心里热和”,不高兴讲“心里不热和”。如“昨天领导骂了她一餐,心里不热和,你不要去招惹她。”

  沁,古代还有另一个字“凊(qìng)”,义为清凉、寒冷,在闽方言里还保留了这个字。这个字好认,也不容易读错。

  等·级·顿

  益阳人有个读音ter,要写成字不容易,复杂。

  比如,担子的两头一样重,谓“ter头”;一个人长得很匀称,别人会讲他“长得ter”;两个人比赛,每次都搞一样多,旁人会说他们“ter打来(搞)”……这些“ter(二声)”,都应该写为“等”。有一个词叫“等数”,指只愿意与别人干得一样多,不愿意多做。而在“等数”状态下,往往没有人出头承担责任,可能导致事情拖延、恶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有一个词叫“等角”。角指角色(脚色)。合作者整齐的状态谓“等角”,而缺角就叫“等角不来(或不起)”,就如打牌时的“三差一”。注意,人齐了,而其中有弱者不能挑起一方,也叫“等不起”。这种情况不另找人也成不了事。一起倒霉,叫“等打混(淹)”。

  普通话说楼梯是多少多少级,有个电影叫《三十九级台阶》,而益阳人却是说“多少ter楼梯”。这个“ter”,也应写为“等”。

  《说文》:“等,齐简也。”“等”指将竹简弄整齐,引申为分出等级。《说文》:“级,丝次第也”。段玉裁注:“本谓丝之次第,故其字从系。引申为凡次第之称。”可知,“等”是整齐的,一样长的;“级”是同一等次的。两个字意思相近。而在日常表达中,同等的事项说完后,用“等”来结束。

  “等”当“台阶”用,应是益阳独有的。甚至还有引申,如“你屋里崽女楼梯等子一样”,就是说他家的儿女一个接一个,很齐整,可爱。

  《说文》:“顿,下首也。”顿的本义是叩头,引申有放置、暂停的意思。诵读、背书流利,方言叫“一流烟”,相反的情况叫“打ter”,还会被讥为“鸭子吞螺坨一样”。如是突然的意识中断造成讲话不连贯,也表达为“促起”。“促”是紧迫。这种“ter”,就是中断、停顿,写成字就是“顿”。

  益阳话讲“一顿饭”为“一餐饭”。困难时期,讲“吃了上顿没下顿”,还讲“餐搞餐,顿搞顿”。这种“顿”读得与普通话相同,文读了。

  益阳话的“等”与“顿”有同音为“ter”的情况,且意思有相近处,在具体语境里容易相混,写字时要三思。

  手

  手,文读与普通话同音,只是读成五声;白读ser,五声,与方言“闪”“省”同音同调。

  明白了“手”的读音,平常我们以锤子、剪刀、布较量输赢,说成“划闪”,就好懂了。其实,就是“划手”。电视剧《水浒》里唱道:“路见不平一声吼啊,该出手时就出手啊……”,其中的“出手”相当于动作、行动。益阳话里,“出手”的意思,讲“起手”,只是读成了“起闪”,会让人有些疑惑。如“他一直跟你过不去,你何解还不起他的手呢?”此“起手”指出手反击。而且,“起手”本义是将手动起来,准备行动,与正式“出手”还有一定区别。因此,在益阳话里“起手”还表示将行动而未行动的状态。如“我好久要起他的手的!”而事实上却还没有真正出手。

  拽

  拽(zhuài,益阳音五声),本义是用力拉、抛、扔。益阳常用“拽文”一词,指为了显示自己有文化,讲话故意文绉绉的。这个词并非益阳独有,广东、香港人讲得更多。如欧阳山《三家巷》:“秀才嘛!什么时候都要拽文的。”欧阳山就是广东作家。

  “拽格”倒是地道的益阳话。既然“文”可以拽,“格”作为人的精神气质的表象,有的人也会时时“拽”出来的。如“冇看见他,当一个芝麻大的官,咯侬(这样)拽格,秀得死!”“拽格”的普通话近义词是“摆谱”。

  垸子

  “垸”的本义是用漆和灰涂抹器物。旧时,洞庭湖区给船涂桐油,就叫“垸”(huán,益阳音同“完”)。我国南方地区在沿湖地带修建堤坝,围成一片,将水排干,以居住和进行农业开发的区域,叫垸(yuàn,益阳音三声)子。修建的堤坝被水冲垮,洪水灌进来,叫“倒垸子”。过去,农闲时政府会组织农民加固堤坝,俗称“担(挑)堤”。

  垸子,也叫围子,是由“圩子”来的。江淮低洼地区周围防水的堤叫圩(wéi);湘、赣、闽、粤等地区称集市为圩(xū)。因“圩”的前一个意义,与“围”同音,意思相关,湖区人将“围子”借来与“垸子”并用。不过,在实际应用中也有区别。“围子”更多用于口语,而正规文字多用“垸”。如抗洪抢险时见过“共双茶垸”“民主垸”等处的报道,但从来不见“某某围子”的报道。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益阳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益阳在线”或在视频窗口中有“益阳在线LOGO”标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本公司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益阳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0737-422365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