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在线

搜索
益阳在线 首页 文化益阳 益阳人物 近现代 查看内容
萧山令:血染长江的抗日名将
2016-9-18 08:59|编辑: 黄萍 |来源: 凤凰网 |查看: 135385 |举报

2014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凄厉警报响彻全城。

70多年前的12月13日,南京古城沦为血腥地狱,30万遇难同胞惨遭日军屠杀,尸山血海让这座城市的后人哀痛到无力。然而一个重大事实是,1937年的南京并非不战而陷,日军围城时,无数英烈用血肉之躯坚守到了最后一刻,这场被称为“南京保卫战”的战争持续13天,血染沙场,寸土必争。

而今,70多年过去,他们为这座城市所做出的奉献和牺牲,有谁还记得?

例如当时中国军队的最高长官——萧山令。1937年12月13日,南京城破,他一人身兼6大重职——全国宪兵副司令、首都警察厅长、战时南京市长、代理南京警备司令、防空司令、渡江总指挥。然而他的最初职务,只是一个宪兵副司令,其余职务,都是生死存亡之际被委以的重任。因为当所有人都开始撤离时,只有他一人还坚持着固守。

在南京破城前的最后一刻,他不愿被俘受辱,饮弹自尽。死时,半截身子挺立滚滚江水……

很少有人知道他的故事,包括他的后人。

让我们用寻访和珍稀资料,还原这位抗日将领的传奇人生——

将门子弟成为了庄稼汉

萧运春的家中,至今挂着祖父的遗像,照片是别人从网上找给他的,泛黄的背景中,祖父一身戎装,英姿勃发。两旁是一副对联:立大功于国家,树正气于民族。照片下,是一行小字:萧山令将军遗像。

萧运春的家中的祖父遗像。

萧山令的衣冠冢。

今年52岁的萧运春,从没见过这位“祖父将军”,他说着一口让人费解的湖南方言:“祖父是抗日英雄,死在南京。”

此外,再无印象。

湖南益阳,泉交河镇龙泉村,萧运春的家是一幢二层小楼,不远处的山上,一片青翠竹林中,便是祖父萧山令的衣冠冢——1937年萧山令战死南京,尸骨随江水而逝。

墓地由水泥构成,是1988年萧家后人修建。

据萧运春讲诉,祖父萧山令共四儿两女,大儿子萧雨三1949年去了台湾;两个女儿分别在湖北和江西,从事教育行业;其他两个儿子则音讯全无。萧运春的父亲,是萧山令最小的儿子,名叫萧时若。

1937年萧山令阵亡后,萧时若年仅7岁。

萧山令留给后代的,除了哀思,还有国民政府的“十万元抚恤金”,萧家用这笔钱回到家乡买田买地,靠种田维持家族生计,这也注定着将门子弟变为了庄稼汉。

这一转变,维持至今。

1949年后,萧家在益阳老家仅存萧时若一脉。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萧山令的名字成为了“家族阴影”,萧时若甚至还为此受到批判,直到“文革”结束后才得以平反。老人去世后,他的儿子萧运春便成了家族历史最重要的守护者。

“之前家里人没人敢说祖父的名字,他的事情即使有人知道,也不敢说。”萧运春说。

直到纪念抗战胜利40周年,1984年,民政部追认了萧山令为革命烈士,不少媒体用史料介绍了萧山令将军以身殉国、血洒南京的爱国主义英雄业绩后,萧山令三字才被再度提及,成为萧家的“骄傲”——2009年,萧山令墓地被当地政府纳入文保名目;萧运春的儿子萧和还作为抗日名将后人,参军入伍。

而今,萧运春的愿望是建一个祖父的纪念馆,因为“很想知道他的故事,想把这些故事说给后代听,让他们知道,萧家还有一位打日本鬼子的英雄。”

萧山令

死在抗日报国前线,荣幸之至

1892年6月11日,萧山令出生湖南益阳县的一个小山村。

在当地,萧家是书香门第,一家三代连中秀才,远近闻名。在他们家门口的对联曾写着当年的荣耀:秀才本微末功名,却喜叔伯兄弟父子公孙三代蝉联不绝;寒家无丰盛筵席,幸叨宗族乡邻亲朋戚友八回燕贺都来。

萧山令幼承庭训,知书达理,16岁毕业于益阳龙洲高等小学堂。当时正值晚清,列强争相瓜分国土,这让少年萧山令无比愤慨,决定投笔从戎报考湖南陆军小学。小小年纪的他还受曾国藩的影响,曾立誓“兵符在握,一扫群魔”。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湖南陆军小学停办,萧山令考入保定军校第三期,与后来的陆军上将张治中是同窗。毕业后,他回到湖南,在湘军中出任排长,开始了戎马生涯。因为富有见识,又十分英勇,不久他就因为军功,一路升到团长,并受到上司唐生智的赏识,被委派至沅江,担任县知事。

此后他还参加过北伐战争,立下不少战功。1927年国民政府成立后,他被编入南京卫戍司令部,官职青云直上,1937年抗战前夕,他已提为少将,任全国宪兵副司令、参谋长。

然而资料上对萧山令记载不多,仅寥寥几句:虽习军事,实温文儒雅,无疾色厉言,每讷讷不能出口,而条理缜密,处事忠勤,严而不慢,宽而有威,为部属所钦慕。

1937年8月13日,淞沪战役爆发,3个月后,上海失守。日军随后兵分三路,直逼南京,民国首都危在旦夕。

危难中,11月中旬,蒋介石连开3次会议,研究南京战守问题。何应钦、白崇禧等高级将领认为南京非决战之地,且兵力不足,难以守卫。惟有唐生智大声疾呼:“首都是国父陵寝所在地,值此大敌当前,在南京如不牺牲一二员大将,对不起总理在天之灵。本人主张死守南京,和敌人拼到底。”

蒋介石决定坚守,他在日记中写道:“南京孤城不能守,然不能不守,对国对民殊难为怀也。”临走前,蒋介石还对紫金山阵地进行视察,认为“可固守两个月”。

11月20日,南京卫戍长官司令部成立,唐生智出任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宪兵司令谷正伦退往重庆,宪兵副司令萧山令留守南京,指挥宪兵第2团、第5团、第10团等部。

民国时期的首都宪兵司令部,位于瞻园路,萧山令在此任职。

部署完毕,战火很快到来,12月4日,南京外围阵地——句容,中日两军相接,南京保卫战打响了。

唐生智下令,宪兵主力位于清凉门附近,担任定淮门、汉中门和清凉门的防守,并担负收容落伍士兵的任务。

12月9日,日军一部冲进光华门内。军情紧急,萧山令率清凉门的宪兵第2团火速赶往光华门增援。其间,数次有流弹从他身边掠过,手下劝他回指挥部,他笑道:“众云将军难免阵前亡,死在抗日报国前线,荣幸之至。”

死时,他的半截身子还在江水中立着

激战数日,中国军队还是抵挡不住日军炮火,12月11日,南京城陷在即。

当日中午,顾祝同在电话中向唐生智转达了蒋介石关于撤退的指示。当晚,蒋介石又发来电报:“如情势不能持久,可相机撤退,以图整理而期反攻。”

众人都在计划如何撤退之时,萧山令慨然言道:“杀敌不力,俯首称臣,有何面目见江东父老。我决心留守,与金陵共存亡。”

炮火凶猛,枪声不断,中国军队开始跟日军殊死巷战。血战之际,唐生智在卫士的护送下先行离开南京,群龙无首下,守城将领纷纷撤退,留到最后的萧山令则负担起重任。

早在国民政府撤离时,首都警察厅长一职亦交由萧山令担任。此后战局紧张,他又被命为首都警卫军副司令、警备司令部防空司令。南京市长马俊超临危逃逸,萧山令又奉命兼任南京市市长。唐生智的提前撤离,他又不得不当上了渡江总指挥,负责各军团的撤离和突围。

萧山令以一身而兼如此多的重要职务,也是战争史上的奇闻了。

撤退令下达后,无数军民涌往下关,争相抢渡逃难,乱成一团。浩瀚长江,波涛滚滚,背后火光冲天,枪鸣炮轰,江面上还有日军快艇,对人群肆意屠杀。

12月13日晨,江边仍是人山人海的军民。此时,日军已经追了上来,一部骑兵逼近江边,对军民大肆屠杀。枪炮声中,萧山令令部下掩护军民撤退,又下达严令:各物可弃,惟有枪弹不许丢。

宪兵们子弹渐尽,萧山令振臂高呼:“杀身成仁,今日是也!”随后率领官兵们与敌人白刃格斗。宪兵们如潮水般冲向日军,血战5个小时后,最终弹尽援绝,全部血染长江。

日军越围越多,在江水中指挥的萧山令身中数弹,他不愿被俘受辱,饮弹自尽。死时,他的半截身子还在江水中立着。

萧山令战死在江水中,死时,他的半截身子挺立。

得知消息后,12月中旬,重庆《中央日报》头版刊登了“国民政府追赠萧山令为中将”的命令。蒋介石训导手下军官时,常称“抗倭之战,能与城共存亡者,实以萧副司令为巨擘”。解放后,萧山令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这位英雄的一生,正如其遗照上所题:“敦诗笃礼,义胆忠肝,气吞暴日,名并钟山。”

>>延伸阅读:

那些牺牲的高级将领

77年前的南京,血腥而又悲壮。1937年12月1日,日寇围城,中国数十万军民死守孤城,血战直至城陷。这场被称为“南京保卫战”的战争持续13天,无数英烈用血肉之躯坚守到了最后一刻。

他们,永远是这个国家的英雄!

蓝运东

湖南醴陵人。1924年从黄埔军校毕业后,参加东征和北伐战争。1937年10月,在福建新兵编成预备第十师中,蓝运东任少将参谋长,1937年12月于南京保卫战中殉国。

高致嵩

1898年出生于广西岑溪。抗战前先后任国民政府陆军第88师中校参谋、浙江省保安处第三团团长。1937年12月,高致嵩率88师264旅参加南京保卫战。12月12日于雨

花台阵地壮烈殉国。

司徒非

广东开平人,保定军校毕业。1922年,任游击总司令。1937年司徒非带领第66军106师参加淞沪会战, 南京保卫战期间与日军在南京外郊、紫金山激战。12月12日,

司徒非奉命率部离开阵地,带头冲杀,不幸中弹牺牲。

朱赤

江西省修水县人。1925年考入黄埔军学校后随军参加北伐。1937年南京保卫战前,朱赤任第88师262旅少将旅长。12月12日,在日军激烈炮火下,朱赤所部弹尽力竭,在中华门雨花台壮烈殉国。

易安华

江西宜春人。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后参加北伐,并连升少校营长、中校副团长、第87师第522团上校团长、259旅少将旅长。1937年12月12日,易安华指挥部队向莫愁湖方向突围中弹身亡。

罗策群

广东兴宁人,毕业于保定军校。南京保卫战时,为国民革命军第66军第159师少将副师长。该师在汤山与日军血战两天后,12月12日,罗策群率159师向皖南突围。在紫金山遇敌阻击,亲自率队向敌冲锋中弹殉国。

姚中英

广东平远人,黄埔军校第2期,曾参加北伐战争。1937年12月,时任陆军第156师团长的姚中英,奉命扼守南京汤山一带。12月12日日军攻破守城部队阵地,姚中英率整师在紫金山东冲锋,身中数弹牺牲。

李兰池

辽宁锦西人。1928年东北陆军讲武堂毕业后参军。1937年担任陆军第57军112师336旅672团长。12月12日傍晚,李兰池奉命率部向大胜关方向转移,不幸被敌弹击中阵亡。

刘国用

广东梅县人,毕业于黄埔军校。自1925年起,前后为国民革命军第5军、陆军16师、58师军官。1937年12月,刘国用以该师147旅少将副旅长身份率部参加南京保卫战,殉国于水西门外。

万全策

广西苍梧人,1924年投考黄埔军校。1937年任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第一旅少将参谋,参加南京保卫战,英勇阵亡。

华品章

四川西昌人,1924年加入国民革命军。曾参加北伐并率部上海抗击日军。1937年12月,他带领88师262旅坚守南京雨花台阵地,弹尽粮绝后的12月12日和全旅三千多官兵壮烈牺牲。

韩宪元

海南文昌人。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先后参与两次东征和北伐。1937年12月韩宪元率所部驻防雨花台,日军猛烈攻城时英勇阵亡。

雷震

四川蒲江人。1925年毕业于黄埔军校。陆续在北伐战争和淞沪抗战中建功。1937年12月雷震带领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第3旅参加南京保卫战,12月13日,雷震掩护军民在下关火车站突围时力战阵亡。

谢承瑞

江西南康人。1930年从法国学成归国,加入国民革命军。1937年12月,谢承瑞率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第一旅二团参加南京保卫战,战斗期间为火焰灼伤,在挹江门身亡。

黄纪福

广东梅县人。1926年加入国民革命军。1937年任477旅副旅长参加南京保卫战。南京失守后,随66军经太平门突围,沿途战斗中壮烈牺牲。

蔡如柏

广西邕宁人。毕业于广西陆军干部养成所。1937年12月率160师956团团长参加南京保卫战,在随部突围至汤山时遭日军主力攻击,战斗中壮烈牺牲。

益阳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益阳在线”或在视频窗口中有“益阳在线LOGO”标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本公司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益阳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0737-4223659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