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星塔远照 奎星塔 塔内花岗岩石结构 奎星塔慨况 奎星塔位于益阳市赫山区泉交河镇下节街。东经112°31’25.4″,北纬28°29’11.3″;海拔37M。西距泉交河镇150米,南距泉交河大桥300米,东为安山村河堤,北为烂泥湖新河。该塔为青砖结构,坐南朝北,楼阁式八方七级,通高26.9米,底径4.44米,第一级南向开门,以上各级四向错落开窗,第二级南向窗额上楷书“奎星塔”,塔内以花岗岩条石作楼,无梯。第一级内满嵌青石碑刻。 历史沿革 清道光八年(1828年),由湘军领袖胡林翼之父胡达源创建。 1920年,泉交河镇董陈清主持第一次维修,后日本入侵,其兵试弹以塔为标受损。 1974年修筑烂泥湖时,塔底级被堤防掩埋,构件俱损,碑铭皆佚。 1981年,益阳县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加以保护。 1990年,益阳县人民政府拨款2万元,由益阳县博物馆对该塔进行维修,并扩建塔基。 1998年,益阳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划定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加以保护。 价值评定 1、奎星塔始建于清(1828年),为湘军领袖胡林翼之父胡达源创建,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2、奎星塔七级八方,通高22米,由青砖砌成,其建筑手法与质地充分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3、奎星塔内镶嵌有当时大学士曹振镛、侍郎李宗翰、巡抚陶澍、状元彭浚等诸贤石刻二十多篇,记录了许多重要历史事件,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与保存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