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在线

搜索
益阳在线 首页 文化益阳 创作园地 理论文章 查看内容
益阳市赫山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调研报告
2012-10-11 10:03|编辑: 黄萍|作者: 曹灿辉 孟新奇 赵炜 |来源: 益阳在线 |查看: 13660 |举报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年”活动,对全区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作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切实查找出制约和影响全区基础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突出问题,加强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为全区基础教育的下一步规划发展提供参考。益阳市赫山区教育局组织相关人员,取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听课观摩、召开座谈、查阅资料、调研汇报等方式,对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进行调研,形成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赫山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22所,其中初级中学22所,小学89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1所;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校学生67702人,其中初中20773人,小学46929人。在职教师5345人,其中初中2016人,小学2599人,九年一贯制730人,学历达标率100%。

  二、主要措施与成绩

  1.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竞赛和教研活动。2012年初,全区召开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专题会议,成立了各层次、各学科中心教研组,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教学竞赛、教学研究、教学成果展示、教学评比活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较好地搭建起提高质量的活动平台。积极创建“课堂教学开放校”,并确定了一批中小学校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试点,大胆实践,探索新路,总结经验,推广典型。全区层层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研究课展示活动,层层开展各科说课、基本功竞赛、优秀论文评选等各项评优活动,积极打造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激励、带动作用,开展“名师送课下乡活动”,通过名师的“优质课”、“精品课”、“示范课”充分发挥名师在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的引领示范作用。通过开展与名师结师徒对子,建立传、帮、带制度,解决年轻教师在教学、教研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检查评估和教学观摩活动,努力构建有效性课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特长生选拔、学科竞赛和教学质量检测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在教研方面,以课题的研究为龙头,搭建重点课题的协作平台,带动全区各级课题的研究落实,更好的发挥科研理论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

  2.扎实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是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面对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的困难,赫山区教育局针对本地实际,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发展观和政绩观,遵循正确的质量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制定了“先进引领,双向交流”方略,较好解决了各种问题,有力地促进了新课改的稳步、有序开展,使课程改革工作既向广度发展,又向深度延伸。构建和完善了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全面提升基础教育的质量与水平。为更好的在新课改过程中推进评价制度改革,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始终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落实“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贯穿于新课改过程中,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逐步形成了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学校评价体系、教师评价体系和学生评价体系,并体现了“评价内容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形式重过程化,评价指导思想人本化”的特色。同时针对农村学校实施课程改革重点问题,加大了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多次组织各乡镇中心学校召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场会,推广农村中小学课程改革工作经验。

  3.强化教育教学管理。为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工作摆在核心和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创新教研、教学活动载体,加强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指导、监控、评价、反馈和激励制约,建立起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标体系、评价体系,加强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目标考核和质量监控,教学管理得到加强。研究制定教学管理规范,明确学校领导、教职员工在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确定每个教育教学环节的工作程序,制定各学科教学常规和评价标准,规范备课、教学、辅导、作业批改等环节,加强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完善“课堂教学检查评估体系”,引导鼓励教师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设备和教学辅助手段,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将师德建设摆在首位,切实加强对教师的考核管理。赫山区教育局将2011年定为“师德师风建设年”,2012年,配合益阳市教育局“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持之以恒的开展师德教育活动,推进师德建设。二是加强教师继续教育。积极构建开放灵活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形成教师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充分利用卫星电视和计算机网络等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开展校本培训,优化教师培训资源配置,扩大实施新课程教师的远程培训规模。组织实施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为重点的师资培训、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农村教师培训、基础教育新课程培训以及必要的专项培训,促进教师掌握现代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更新专业知识结构,提高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实现教育创新的能力水平。不断推进“名师”工程建设,加大对拔尖人才的培养力度。同时加强对教师继续教育的统筹安排,管理考核,加大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力度,提高培训质量,取得培训实效。三是加强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城镇中小学教师到乡村任教服务期制度,建立城镇教师与乡村中小学教师“校对校”定期交流制度,促进教师合理流动。2008年至2010年,在全区开展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选派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先进的教育理念、坚实的学科理论素养、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学科教学指导能力的城镇教师通过定期支教、兼职支教等方式到农村授课,通过开展公开课、示范课、学科教研等教学、教研活动,帮助农村教师提高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推动农村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同时实施定向师范生边远地区5年不得调动制度,以充实农村学校师资。

  5.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巩固扩大基础教育成果、不断满足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加速人才培养、全面提升我区教育的整体水平,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赫山区教育局大力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提升办学水平。一是加强合格学校建设。制定了《赫山区2008-2015年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规划》,2008年至2011年,区级财政共投入资金8700万元,完成了36所合格学校建设工作,顺利通过市级督导评估和省级抽查认定;2012年已申报16所合格学校项目校。二是狠抓校舍安全工程。2011年区财政拨付校舍安全工程项目资金1776万元,改造中小学校校舍面积30800平方米,其中拆除D级危房11600平方米,维修改造B、C级危房19200平方米,做到了当年产生的危房当年消除。三是多渠道筹措资金。充分利用校产处置收入改善办学条件,制定了《赫山区普通高中学校债务化解实施方案》,严禁平调、挪用教育专项经费和高中阶段学费,义务教育阶段合格学校建设没有发生新的债务,建设资金得到充分有效利用。2010年至2011年,全区新建校舍面积27600平方米,维修校舍面积42800平方米、新修运动场面积5700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4000平方米,添置图书、仪器设备和运动器材701.7万元。启动了城区“两扩两建”和市十六中扩建项目。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 部分城区学校办学行为不规范导致全区招生秩序混乱。随着家长的择校意识的不断增强,再加上部分城区学校小升初的招生工作极不规范,导致了农村初中的优生大量流失,如泉交河镇中心学校2011年本部六年级毕业生中,年级前20名的学生仅有4人升入本校七年级就读,其余学生均流向了城区;交通发达的沧水铺镇情况更为严重,该镇中心学校2008年下学期有1059名学生,2012年上学期只有827名。4年减少达22%。大部分乡镇为了保住初中学校的优质生源不外流,不得已把小学六年级,甚至五年级收入初中学校就读。这样,义务教育阶段“六、三”学制被打乱,滋生了一种“四、五”学制,即小学四年、初中五年,这一学制既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又影响和扰乱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初中和小学课堂教学时间本来就不统一,把小学五六年级学生收入初中就读,课堂教学时间被强迫统一,严重损害了学生身心健康。原来的中心小学是完全小学,是乡镇教研教改的龙头学校,五、六年级学生收入初中后,中心小学班级不齐,学位不够,教研教改难于全面开展,龙头示范作用丧失,中心小学五、六年级科学仪器、计算机资源闲置,而初中又缺乏小学的电教仪器设备,这样一来,一方面对小学而言,造成资源的闲置,另一方面对初中而言,造成了教学资源短缺,把小学生放入初中同步学习,不是控流保学的最佳办法,是教育学制扭曲产生的一种怪胎,任其发展下去,后患无穷。

  2.教师队伍人事管理改革滞后 。教师人事管理机制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教师职业终身制、教师岗位“金饭碗”,没有被打破。竞聘上岗、择优聘用、优胜劣汰的人事管理体制没有形成。造成部分教师安以现状,不思进取,缺少主人翁意识,敬业精神差,没有危机感。在调研中发现:有的老师只满足于“出满勤”,不关注教学效果;有的小病装大病,请假在家,工资分文不少;有的评上高级职称,涨了工资,就不想上课;有的不愿当班主任;在课务分配上,语、数、外等周课时较多又天天有课的科目许多教师不愿承担,而每周只要安排2天或3天课的科目(如政、史、体等)很走俏。而学校由于缺乏经济、人事等方面的刚性管理办法,对这些老师也只能是听之任之。

  3.教师队伍素质有待提高。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力军,教师的专业水平、职业素养和年龄结构等都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全区教师队伍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师素质良莠不齐。学校一部分教师业务能力、道德素质较高,但也有部分教师业务水准、师德修养欠佳。改革开放以来来,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人们的观念随之发生了改变,有的教师经济意识逐渐浓厚,奉献意识逐渐淡薄。加上教师的工作负担、职业压力不断增大,而收入偏低的现状,导致教师心理不平衡,工作动力不足。一些教师工作热情逐渐消退,抱有厌倦冷漠的心态,追逐名利的思想日益严重,价值观被严重扭曲,丧失教育理想,不能虚心学习、潜心钻研业务,专业发展受到制约,缺乏爱心、耐心,从而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二是教师年龄老化,以赫山二小为例,133名教师平均年龄45.4岁。其中,30岁以下的仅1人,占0.75%;30-40之间的26人,占19.55%;40-50之间的61人,占45.87%;50以上的45人,占33.83%。而赫山二小是城区学校,农村大部分学校教师年龄老化问题较城区学校严重得多,如泉交河镇甘角岭学校7名教师无一人是40岁以下,50岁以上的有4人。教师年龄偏大导致精力不济,工作缺乏主动性,教学上难以有更多的进取心;老龄教师知识结构、知识储备普遍老化,难以接受新知识、新理念、新方法,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仍是其整个教学活动的主流;部分老龄教师在新课改中举步维艰,疲于应付,教学上没有新的突破,这势必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学校教育的深层次发展。三是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各学校普遍存在部分科目教师不够的问题,农村中小学英、音、体、美等学科专业教师缺乏,部分农村初中缺专业生物、地理、数学、外语、物理教师,城区学校虽然整体超编,但由于各校之间、学科之间师资配备不均衡,也普遍存在由于专业教师缺少不得已采取其他教师“改行”的现象,以弥补部分科目教师不足,这既增加教师工作量,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4.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进度缓慢。尽管新一轮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已全面启动,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从总体来看进展还是较缓慢,发展也不平衡。个别学校教研氛围不浓,听课、评课流于形式,教研水平不高,没有积极探索和大胆创建具有自己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部分教师教师教学观念转变不彻底,因循守旧,对推进新课程改革认识不够,加上平时不主动学习,不积极参加活动,对新课程理论了解甚少,对新课程标准掌握不全面,新的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没有真正树立起来,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落后,课前准备不足,教案简单,对教材拓展不够,补充不足,挖掘不深;课中教师包办代替多,师生互动少,联系学生实际少,有效训练的时间和内容不足,没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甚至教学过程偏离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差;课后学生练习量不够,教师辅导不到位等等。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5.校本教研流于形式。有的学校对校本教研还认识不够,工作停留在表面上。校本教研激励机制不健全,教研目的不明,教研方式单调,教师对教研没有热情,学校教研气氛不浓。教研活动大都流于形式,没有产生最大效益。教研对教学工作的推动作用不大。有的学校非常重视教师的培养和提高,校本培训已成常态化,但实际效果却并不理想。许多教师只是把它看成一种形式,没有真正参与其中。有的学校开展校本培训时间不长,培训手段不多,培训素材缺乏,多是在网上下载或书上摘抄一些内容进行,很难有针对性,使得培训效果不佳,教师的教学素养和能力提高不明显。近几年,各学校都创造各种机会外派教师学习,但一方面因为经费问题,另一方面因为外派教师学习多在外地,牵涉到课务安排,外派教师面不是很大,对于教师素质大面积的提高效果并不理想。

  四、建议和对策

  1.规范办学行为。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规范招生秩序,坚决取缔小升初考试,遵循就近入学的原则,学习长沙等地经验,实行电脑派位,保障优质生源的均衡分布,切实减轻学生以及家长的负担。

  2.深化教师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制定符合时代特征的教师人事管理规定,均衡配置全区师资,对于城区学校和近郊学校富余人员要用政策手段和行政手段予以重新安排,尽最大可能避免教育人力资源的浪费。进一步提高偏远农村津贴的标准,进一步完善岗位设置工作,评优和职称评聘要向偏远农村学校的老师倾斜,使偏远农村学校教师成为大部分人羡慕的职业。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教师工作责任心和危机感,提高工作效益。在教师调动和经济奖惩等方面,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作用。为解决偏远农村小学几年后大批教师退休而师资缺乏的问题,同时减轻财政的支出,建议加大免费师范生的招生力度,同时延长免费师范生在农村偏远学校工作的年限,以保障农村学校师资力量。

  3. 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必须构建长效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加强教师培训。增加培训经费,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教师培训活动。改变传统培训中自上而下的“大一统”的培训形式,建立“菜单式”的培训模式,满足受训者的不同需求,激发教师参加学习培训的自觉性。二是高度重视教师继续教育。鼓励教师岗位自学,建立严格的教师继续教育检查和考评制度,改变现行只提要求,不问结果;不认真学习,冒报学分的现象。三是强化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名师工程”,进一步完善骨干教师培养机制,建立“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科研经费奖励机制。四是认真解决一些学科教师不足的问题。

  4.全面加强教学管理。切实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要大力推进常规教学的精细化管理,强化教学过程考核,建立条理清晰、环环相扣的流程管理,实现课堂教学“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力争做到“教学内容精而少,教学方法活而巧,教学效果实而好”。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构建科学的管理体系。突出抓好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教学教研活动、教学指导、教学管理等关键环节,引导、指导教师形成良好的教研风气,不断研究探索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在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教学研究、教学指导、教学监测、教师考核等方面都要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通过制定教学规范和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监控和管理。在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坚持以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为出发点,强调督与导相结合、常规检查与随机检查相结合、全面监控与专项评估相结合、一般检查与重点监控相结合,严密组织,讲求实效,实现质量监控的目标性、系统性、全员性、全程性。同时加强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激励和制约,在教育教学领域形成一种创先争优的竞争态势。

  5.扎实推进教育科研。要扎实开展教学科研,增强科研兴校意识,发挥教科研引领作用,确立以课题研究为先导,以校本教研为基础的工作原则。校本教研与课题研究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校本教研以“有效教学”为切入点,以课堂教法、学生学法、教学艺术等为重点。课题研究以教学模式探讨、教学过程优化、学生潜能开发和非智力因素发展为重点。注意完善教研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全员参与教研,创新教研形式,丰富教研内容,强调教研合一,提高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益阳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益阳在线”或在视频窗口中有“益阳在线LOGO”标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本公司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益阳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0737-4223659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