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在线

搜索

南轩山上话变迁

2013-11-4 11:22| 发布者: 汤罗和子| |来自: 益阳在线

摘要:   南轩山,是因宋代名儒张轼,字南轩,在此开堂讲学,后世因纪念这位宋代贤人而命名,它位于熊湘山腹地,上依帝登峰,下临三进坡,毗邻马蹄印,是一个“竹映群山绿,溪流峡水潺”的幽雅处所。这里,群山环抱,地形 ...

  南轩山,是因宋代名儒张轼,字南轩,在此开堂讲学,后世因纪念这位宋代贤人而命名,它位于熊湘山腹地,上依帝登峰,下临三进坡,毗邻马蹄印,是一个“竹映群山绿,溪流峡水潺”的幽雅处所。这里,群山环抱,地形险要,竹林蔽日,古木参天,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处和文人骚客流连之所。上百亩平坦之地,据说是唐代义军的建筑群遗址,古往今来,留给人们的是灿烂的自然景观和神奇美丽的传说,这些传说叙述着南轩山千年历史的沧桑掠影。

  相传唐代乾符二年(公元875年),由于晚唐皇帝昏庸,官场腐败,天灾人祸,民不聊生。王仙芝在江南揭竿起义,令大将军尚让于熊湘山麓修建大本营。于是尚让择此处大兴土木,建有“聚义厅”、“演武堂”等屯兵建筑设施,规模宏大,气势辉煌。当时此地则成为了义军招兵买马、集草屯粮的指挥中心。义军在江南占州夺县、掠富济贫,民心归附,声势浩大。江南各州府火急奏章,飞报长安,唐懿宗万分惊恐,慌忙调派荆南招讨使曾元裕,汇同天下勤王,率兵二十万平叛,王仙芝兵败被杀,尚让败退熊湘山中,凭险固守,官兵不能攻破,自动退师。尚让召集义军余部,东山再起,尽投顺黄巢起义军,兵势复振。据《益阳县志》(大事记)记载:“唐乾符六年(公元879年),黄巢起义军从潭州(今长沙市)直驱益阳,县境有不少农民参加。”黄巢兵临益阳,尚让相迎上山,据传说:黄巢策马游山巡视,见建筑雄伟,兵精粮足,又见满地菊花盛开,于心大悦,诗兴大发,吟道:

  飒飒秋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尚让听罢,拍手称绝道:“将军文武全才,英雄盖世,他年帝主,非君莫属也。”黄巢大喜,于是尚让推荐黄巢为“冲天大将军”,黄巢与尚让合兵势如破竹,席卷江南,占领广州。第二年(公无880年),挥师北上,占领长安,唐王朝慌忙飞檄天下勤王之师救驾。公元884年,由于义军内部分裂,大将朱温降唐,黄巢兵败自杀,一场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宣告失败。为此,昔日义军屯兵之所,就自然而然地人去楼空了,人们谓此地为“义武山”。

  据民间传说:五代十国时期,这里的兵营已改为道观,据《十国春秋》和《仁恕堂笔记》中记述:“罗隐辞官后,曾隐居江南熊湘山麓。”据《旧五代史》记载:“罗隐,唐末五代人,世居杭州,自幼聪颖过人,号称神童。及长成,能诗善文,人皆称为秀才,做过七品县令。”唐末五代时,天下分崩离乱,烽烟四起,干戈不息。官场黑暗,民食无以为炊,罗隐看破红尘,自此弃官挂印,周游天下名山大川,以山水自娱。他来到熊湘山,觉得此间山明水秀,景物俱佳,因择黄巢屯兵之所隐居,改聚义厅为“仁恕堂”,终日打坐蒲团,温习道家的“黄老”之学,著有《醒世诗集》,现存于世,兹录其二云:

  (一)

  忙忙碌碌苦中求,寒寒暖暖度春秋。

  朝朝暮暮营家计,昧昧昏昏白了头。

  是是非非何日了,烦烦恼恼几时休。

  明明白白指条路,万万千千不想修。

  (二)

  独对青山一举觞,醒来歌舞醉时狂。

  黄金不是千年业,红日难消两鬓霜。

  身后碑名空是好,眼前利益为谁忙。

  得些清静随时过,光景无多易散场。

  据说罗隐秀才在仁恕堂中,修炼数载,参悟道家玄机,因而修成正果,得道成仙,那时,人们称此地为“隐仙山”。

  “傍山修竹翠檀栾,疏节疏枝碧玉寒……”这是南宋相国,忠定公李纲在出任湖广安抚使时登上熊湘山写下的诗篇。李相国登临熊湘山,游览清修寺、仁恕堂,写下了《七绝》诗两首,现录于《益阳县志》,诗中充分流露了对此风光景物的肯定,并向往亲贤除弊,江山一统的太平景象。李纲的登临,使小庐山倍增光彩。名儒张栻,步李纲足迹,遍游此间山水,对仁恕堂情有独钟,决心择此幽雅僻静之所开堂讲学,于是,南轩夫子将仁恕堂装饰一新,更名为“小庐精舍”,并建“孔圣堂”,“万竹轩”于精舍之旁,公元1172年前后,特邀理学大师朱熹,字无晦,前来小庐精舍教学,据说当时的学子,已达数百人之多,一时名冠江南,民间真是众口皆碑。二贤专心任教,每当授课之余,带领众弟子登峰游览,讲述轩辕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大力贯输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层层哲理,张、朱二贤居此讲学三年,于公元1175年应长沙太守之邀,前往岳麓书院讲学,临行前夕,曾挥笔题诗,写道:

  峰势香炉矗,溪流峡水潺。

  居然一兰若,唤作小庐山。

  老木千崖表,孤亭万竹间。

  明朝向征路,回首白云闲。

  南轩讲塾,是因南轩夫子讲学而名扬四海,张、朱走后,讲塾重开,长盛不衰。公元1206年,元主忽必烈举兵灭宋,遗大将伯颜率兵二十万长驱直入,所向披靡。南轩讲塾,尽毁于宋末元初的兵火之中,以后无人重建,后人因纪念一代名儒张栻,自宋代至今,此地则称为“南轩山”。

  如今,南轩山虽没有了当年的书院和朗朗的读书声,但翠竹幽深,峡水长流,青杉碧绿,熊耳峰依然凌峥犹昔,拨雾穿云,呈现擎天冲霄之势。现名山欣逢盛世旅游开发之风,引商开发,将期待着新建南轩书院,刻唐宋明清以来诸贤遗作于碑林,如此,则名山振兴,游人欣慰。熊湘山水,将英姿勃勃,屹立于三湘旅游之林。这是一处人文景物俱佳的所在,古时痕迹依稀可辨,游人到此抒怀言志,写《沁园春》一首道:浩气绵绵,小庐精舍,纪念南轩。在云雾山中,竹丛深处,书声朗朗,景象万千。文坛胜地,山川焕彩,长留美誉在其间。人道是:此张、朱旧址,应仰先贤。山川物态依然,似听见萃萃学子喧。说唐时城廓,金戈铁马,宋儒执教,授课箴言。胜境神怡,群芳竟放,而今正值艳阳天。调思路,看成真梦想,大展新篇。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益阳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益阳在线”或在视频窗口中有“益阳在线LOGO”标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本公司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益阳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0737-422365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