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在线

搜索
桃江腰子仑春秋墓群
2013-6-27 11:58|编辑: 华城 |来源: 益阳在线 |查看: 16357 |举报

  一、基本概况

  腰子仑春秋墓群主体部分,除三次发掘对其整体状况有所破坏外,其余大部分仍保存完好。墓群西侧除早年修建桃灰公路,加之少量村民住宅对墓群造成了一定得破坏外,至今基本保存原样。

  迄今为止,墓群的考古发掘与研究情况如下:

  1987年7月,益阳市文物处(原益阳市文物工作队)在腰子仑调查时,发现一座春秋墓,及时进行了清理,并发现大批已暴露的春秋越墓。

  1987年,益阳市文物处(原益阳市文物工作队),对其进行了试掘,共发掘墓葬14座。

  1989年,湖南省文物局举办全省文物考古工作人员培训班,决定对腰子仑墓群进行了发掘,共发掘墓葬57座。

  1990年——1991年,湖南省文物局、益阳市文物工作队,联合对该墓地再次进行了发掘,共发掘墓葬44座。

  2009年,配合桃灰公路拓宽,益阳市文物处对该墓地进行了第三次抢救性发掘,共发掘墓葬7座。

  通过几次考古发掘,出土了一大批重要遗物,并清理了多组打破关系的越墓,为越文化的分期研究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

  一、墓葬形制

  历年来共发掘墓葬120座。根据墓坑形制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1、狭长方形窄坑墓。2、带头龛的窄坑墓3、带腰坑的狭长形窄坑墓。4、带二层台的长方形宽坑墓。5、长方形宽坑墓。

  二、出土器物

  出土器物四百余件,以铜器和陶器为主。铜器主要有铜剑、铜矛、铜铲、铜斧、铜鐁、铜鼎、铜凿、铜戈。陶器有陶罐、陶鼎、陶鬲、陶纺轮、陶盆等器物。

  铜剑(35件)多扁茎,中脊有棱、平肩或斜肩、多前锋圆钝。身断面呈菱形。

  铜矛(35件)多长骹圆銎,多中脊隆起或有棱,两侧带系,有血槽。

  铜铲(32件)多长方形銎口,长条形或亚腰形,两侧有范线。

  铜斧(20件)长条形,銎口呈长方形,两侧有范线、弧刃上翘。

  铜鐁(52件)脊有棱,双刃聚成前锋。

  铜鼎(21件)大部分为长方竖耳,腹微鼓,多平底、扁足。

  铜戈(3件)援上扬,长胡,三穿,内较宽。

  铜簇(5件)簇身较长,脊隆起形成三长刃,前聚成锋,铤圆形。

  陶鬲(14件)多夹砂褐陶,方唇或圆唇折沿外翻,短颈、腹壁较直,圆裆近平,柱足较直,颈下至足部饰绳纹。

  陶罐(48件)多为侈口、方唇、平沿。有长颈、短颈两种,圆鼓腹较深,圜底内凹。腹部饰绳纹。

  陶豆(14件)为泥质红陶,侈口、尖唇、高柄,喇叭形座。

  陶纺轮(32件)多扁平体、较厚。

  陶鼎(23件)泥质红陶,直立耳,腹呈钵形,圆柱形足,腹部饰绳纹或蓝纹。

  越族是我国古代居住在南方的一个大的民族,部落众多,故有百越、百奥之称。从事渔猎、农耕以及金属冶炼、以水上航行著称。桃江在商周至春秋时期属杨越之地,《战国策》卷五秦策说:“吴起为楚悼王置无能,废无用……南攻杨越,北并陈蔡”。在桃江腰子仑猫形山、金塘咀发现数量之多,分布之密集,面积之广的古越墓,在湖南亦不多见,特别是三次发掘出土的珍贵文物,使我们对古越人当时的经济、葬俗有了较多的了解。

  二、历史沿革

  桃江县域西周以前属荆州域,春秋战国属楚地,自秦汉起一直是益阳县的一部分,1951年9月从益阳县析置。

  1986年5月,当地村民在墓地西南边掘土时发现铜矛等器物。1987年7月,原益阳市文物工作队派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调查时,发现该地为一越墓群。1987年12月,原益阳市文物工作队组织力量对其进行试掘,共发掘墓葬14座,从墓葬的形制及随葬器物分析,腰子仑墓群首次定性为春秋越文化墓地。

  1989年11月,湖南省文物局举办全省文物考古工作人员培训班,报国家文物局批准,决定在桃江腰子仑墓地进行发掘,共发掘春秋墓57座,出土了大批重要的越文化遗物。

  1990年12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湖南省文物局益阳市文物工作队对该墓地再次进行发掘。共发掘春秋墓44座,出土了一批重要遗物,并清理了多组打破关系的越墓,为越文化的分期研究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根据墓葬随葬器物组合特征,不少学术界就提出桃江腰子仑春秋越文化的命名。《湖南桃江腰子仑春秋墓》在2003年第4期《考古学报》上刊登,1988年《中国考古年鉴》第214页,《中国文物地图集:湖南分册》对此进行了刊登。

  1988年,墓群被桃江县人民政府公布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同年桃江县文物管理所对其做好了文物保护的“四有”工作。

  2004年,在临近的石牛江镇竹金塘村金塘咀组,因三峡移民建房取土发现同类型墓葬。之后当地文物部门对其进行了调查并确定为腰子仑春秋墓群延伸范畴。

  2005年12月,石牛江镇金塘咀墓群,被桃江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划定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桃江县文物管理所对其做好了文物保护的“四有”工作。2009年6月,湖南省三普办将益阳桃江金塘咀越人古墓群作为2008年湖南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重要新发现,予以刊登。

  三、价值评估

  1、资水流域在先秦时期是文化面貌较为复杂的时期,楚、越、巴、濮文化曾在这一带活动频繁,据文献记载和原有的考古发掘资料认为是越文化的主要活动区域,但一直没有明确的考古发掘资料证实,腰子仑墓群的发现与发掘为这一区域、这一时期的文化面貌揭开了新的一页。考古发掘证实,南洞庭湖区是越文化的重要活动范围,湖南全省的越文化墓均没有该墓地的出土遗物丰富。该墓地不仅对研究资水流域洞庭湖区的越文化产生影响,而且对整个长江以南地区的越文化分布、文化内涵与特征都具有重要意义。

  2、腰子仑墓群是楚越文化融合与交流的典范,墓群里出土的一批楚式陶鬲与越式兵器共存的墓葬带给了进入了当时社会的深层次层面。腰子仑墓群不但出土遗物丰富,而且保存数量多,分布于腰子仑向石牛江方向的若干山头,村民建房取土时有发现。文物普查发现表明,与之同时期的还有数多个商周、春秋、战国古文化遗址,这是一处分布在资水支流——桃花江流域的越人聚落群。墓地出土的楚式器物和相应古文化遗址的发现,证实楚文化在春秋中期后段已进入资水沿岸,与越人曾共同生活过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后,楚文化才全面进入,为研究楚、越文化的融合与交流,社会经济形态、社会结构都是不可多得的材料。

  3、以腰子仑为中心的古墓群,不仅集中反映了越文化的面貌,还反映了楚文化、中原文化、与长江中下游越文化、土著文化与之交流的文化内涵。

  4、腰子仑墓群的多组叠压打破关系,为越文化墓葬的分期断代提供了重要依据。

益阳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益阳在线”或在视频窗口中有“益阳在线LOGO”标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本公司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益阳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0737-422365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