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在线

搜索

曹旦升作品《白吟浪》讨论会

2013-1-14 15:33| 发布者: 王玲| |来自: 益阳在线

摘要:   《芙蓉》杂志作为文学湘军的重要阵地,一直以严肃的姿态关注“湘军”的成长,培养有实力的作家,挖掘有力量的作品。   曹旦升的长篇小说《白吟浪》,在《芙蓉》2008年第4期发表之后,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
  《芙蓉》杂志作为文学湘军的重要阵地,一直以严肃的姿态关注“湘军”的成长,培养有实力的作家,挖掘有力量的作品。
  曹旦升的长篇小说《白吟浪》,在《芙蓉》2008年第4期发表之后,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置身《白吟浪》里来看一件事、观一个人、听一阵风、踏一波浪,那深藏于洞庭湖底的风物人情,尘世沧桑,一幕一幕地浮现眼前。许多年过去了,故事外的我们,早已丢失了不该丢失的,而故事里的他们,却依然紧握着洞庭人的坚韧、勤劳与快乐。
  作者作为土生土长的洞庭人,对洞庭湖里的一舟一山、一鱼一虾,都有着由衷的敬爱与敬畏。在他的描绘中洞庭湖时而“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时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尘世的喧嚣,在静若处子的八百里洞庭里,你读到的是洞庭人不屈的生命气息。水,这一楚文化里重要的因子,主人公曾经的拥有在顷刻之间化为波涛汹涌。曾经的汗水、泪水、血水、最后消逝在湖水中。与其说是无情的湖水,倒不如说,八百里洞庭水所激荡的正是千百年来洞庭人的汗水、泪水、血水。水,即能缔造一切也能毁灭一切,这种带有命运轮回的悲情,是作家的一种彻悟,表现的是其对洞庭湖的敬畏与爱戴。人只是自然之子,个人更只是浩荡湖水中的一滴,敬畏自然其实也是敬畏自我,是自我的清醒与量定。从这个意义上说,《白吟浪》的立足不只是传统乡土小说的回归记忆、片断思念、浪漫向往,而是生命反思,这使小说的艺术起点有了提升与抬高,不落入窠穴而具人性之光。
  为了及时跟进并完善该作品,《芙蓉》杂志特地联合湖南省作协文学评论委员会,益阳市文联,于2008年12月12日在湖南作协会议室,举办了“曹旦升作品《白吟浪》讨论会”。希望借此机会掀起一股新的文学湘军潮,同时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为《白吟浪》的进一步提升搭桥铺路。
  讨论会上专家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谈了对《白吟浪》看法。有些从记录“壮阔而细腻的洞庭风貌”这个角度出发,认为“读《白吟浪》,感觉到洞庭湖的野草,杨花吐蕊的禾苗,她们的绽放,竟然羞涩而幸福的人类一般,作品饱含热情地描绘出了一部绚烂多姿的洞庭风物长卷”。有人从语言这个角度出发,认为“《白吟浪》的语言都有着散文的韵味、诗的意境,显示着一种古朴的清新、质拙的典雅。”也有人建议电影界人士应将这部不可多得的作品尽早半搬上荧幕。
  读《白吟浪》,仿佛听一曲洞庭湖上出没风波之中,那苍劲悲壮,细腻悠扬的渔歌,让人唏嘘不已。《芙蓉》推出《白吟浪》,可谓填补了文学界阐释“洞庭儿女”这一历史文化符号的空白。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益阳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益阳在线”或在视频窗口中有“益阳在线LOGO”标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本公司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益阳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0737-422365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