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在线

搜索
扎根乡土育桃李,他是三千万“好老百姓”中的一个
2019-8-28 09:13|编辑: 李倩|作者: 谌建章 |来源: 益阳在线 |查看: 14609 |举报

他是三千万“好老百姓”中的一个


记者 谌建章


  岁月坎坷,天道酬勤。在共和国70年的漫漫征程里,人们很容易想到那些与共和国同龄的知青,说这些人是一段特殊的历史缩影,他们虽历经坎坷,历经险阻,却矢志不渝,坚守初心。

  其实,在知青之前还有一部分人也下放了,并且是没有回城的下放,他们,就是1962年被暂时困难“调整回乡”的工人和老师,甚至毛主席和周总理当年也不无感慨:三千万人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我们的老百姓真好!

  


  今天,益阳在线记述的这位蓝壬午老师,就是这三千万“好老百姓”中的一个。


  幸福源于自己,更系于国家发展

  蓝壬午,1960年毕业于原益阳县师范学校,分配在县迎丰桥完小任高年级教师。1962年,遇上国家经济大调整,他从一名公办教师下放回到了老家茈湖口,卸“教”归田当起了农民。

  虽有点不好想,但全国又不是我一个。这是蓝老师当年的真实想法。他说,从学校到田头,改粉笔为锄头,虽然不适应,但一想到国家困难那么大,自己算什么。如果都只强调自己,“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岂不是一句空话?现在我们服从了国家,把农轻重的比例调整好了,把国民经济搞上去了,今后重返体制也没准。


  



  20岁的他,通过这次改变命运的大调整,似突然悟到:幸福源于自己,更系于国家发展。

  回到家,母亲第一个欢迎了他。因为上面三个哥哥和两个姐姐都成家了,突然从天上掉下个小儿子,母亲哪能不高兴!这年农村实行了“三自一包”,自留地、自由市场都可以搞了,小儿子回来多了个帮手不说,还能多分一个人的地呢。

  蓝老师天生文气,田里的活除了插秧称得上标兵,其他就不如人了。但若论土里功夫,就判若两人。他把自留土收拾得跟封书一样,春种蔬菜夏育瓜,秋搭豆架冬菜花,哪样时兴种哪样,上市还来个时间差。乡邻夸他:到底是当老师的,一个园当得别人两个园。

  湖区水面辽阔,也是他施展拳脚的地方。

  为此,他花了点小钱,买了条小船。凭着从小练就的织网手艺,什么手网、拉网、流网、丝网,织了好几张。丝网又叫粘网,鱼儿钻进网眼里就像粘住了一样。放丝网是他的绝活,别的船一人荡桨,一人放网,而他是一个人,一边荡,一边放,百十米的长网铺到河里是一忽儿的事。

  手网,是那种撒出去网口向下并立即收上来的网,包括网缘上的铁坠,湿漉漉的有六七十斤重。哪怕他现在快八十了,还能站在鸭划子一样的小船上,提起网来,憋上一口气,将身子扭两扭,便稳、圆、狠地朝天上一撒,那网就像盛开的云母,最大面积地覆在了水面上……

  


  东城村老支书祝远湘说:蓝老师是村里的多面手,除了打鱼织网,还集木匠、篾匠、泥匠、茅匠于一身。

  茅匠是盖茅草房的,三中全会以前,湖区都用稻草盖屋,虽简单方便,但年年要翻盖。“蓝茅匠盖的屋不漏”,因这名气,他一到秋天就在房上下不来。

  至于其他几个匠,就不用一一讲了。可以说叨的是,他利用这些手艺,再结合他的化学脑壳,创造发明过“数学演示仪”“节能灶”什么的,均分别获得了县里和区里的科学发明奖。他说,演示仪是一个木盒里装几根标了数字的木条或竹条,按需要抽动或拨动,就能计算加减乘除,可受学生欢迎了。

  说到这,蓝老师忙补充:乡下有句俗话,叫“艺多不养身”,这匠那匠最后都当不得“泥水匠”,即当农民,尤其那些年我刚回来,生产队的工是不能耽误的,即使搞一点手艺,应交的上缴我一个都不少。

  

  老师以校为家,并视学生为儿女

  1966年,茈湖口公社为了孩子就近入学,在蓝老师所在的东城大队增设了一个“大丰分校”。说是分校,却只一个班,两个年级,40多名学生。这就是所谓复式班,一年级教课时,二年级作业,二年级教课时,一年级作业。

  开始,老师是从总校调来的。每当上课,村里就有几个大点的孩子,不是丢泥巴,就是戳窗子,或在外面鬼喊鬼叫。老师出去制止,他们就跑得远远的,冲他做鬼脸。久之,老师不干了,主管部门才想到了调整回乡的蓝老师。

  蓝老师是本队人,知道哪个孩子是哪家的,见有调皮捣蛋的,就大声警告:下次还闹,就告诉你们大人,一个捶你们一顿!莫说,这种吓唬还挺管用。但有一个是“孩子王”,每天仍照闹不误。这天,蓝老师冲出教室,一把将他逮住,令其跪下,说承认错误后,再去喊你大人来!

  群众一看蓝老师动用了师道尊严的老办法,都喊搞得好!连这孩子的父亲也说:莫说跪,就是打,我还打壶酒给蓝老师喝。

  这以后再上课,除了不知趣的知了,教室外便寂寂封音了。

  有了好的外部条件,孩子们学得认真,蓝老师也教得认真。每到期末统考,他教的语、数、音、体、美,门门都在沙头联校二三十个同年级中名列前茅。

  



  蓝老师对孩子,怎一个爱字了得。

  一天上课,他发现一个叫杨庆余的孩子没来,下午散了学便去家访。原来庆余扭了脚,脚脖子肿得比小腿还粗。家长要为儿子请假,蓝老师说,都快考试了,还是让我来背吧!就这样背了三天,孩子的考试没有受影响。

  那年代,好多社员家不说学费,连孩子的铅笔和作业本也买不起。都大冬天了,有的还没穿袜子,甚至还有打赤脚的。第二年春,蓝老师想了个办法,带领孩子们种蓖麻。

  蓖麻不占地,贴着围墙种一圈就行;不占工,底肥施足了就不用去管;且还是多年生植物,种一回可管几年。秋收了,他领着孩子摘下籽来,剥去其壳往供销社送。供销社经理高兴了,说蓖麻油是飞机的润滑油,蓝老师的学生为国防作贡献了!

  蓝老师也高兴,将卖得的钱给孩子们买了本子和铅笔,剩下的,还给困难孩子买了鞋子和袜子。

  见有媒体采访,除了东城村的老支书,曾在联校当过支部副书记的赵映春也来了。老哥俩玩笑说:这蓝老师门门都会,就是做饭不会。记者问为什么?赵爹说,当年他进教室,经常一脸的锅抹烟子,让孩子们发笑不说,还不知吃了多少夹生饭。

  


  原来,分校虽离家不远,但联校要求老师以校为家,实行住校。大丰分校设在一座四壁通风的庙堂里,除了两土墩架一木板的所谓课桌,及学生自家带来的麻拐凳,剩下的就是粉笔黑板了,但蓝老师也认认真真住校了。只因从小当惯了满崽,大了又有妻子照顾,这做饭对他来说还真是革命。

  虽然住校,虽然对家里来说多开了一坨火,但公社却没亏待民办老师。蓝老师说,当年他每月报酬除了队上给工分,还有5元补助,因住校另外又补贴16斤米和2两油。说及这些,他像当年领到了补助一样,一脸都是满足。

  


  人死不能复生,一念仁慈传乡里

  茈湖口是血吸虫疫区,和这里的大多数农民一样,蓝老师也有血吸虫病。1970年来了医疗队,给患者发了一种叫“血防846”的口服药。

  此药有些副作用。蓝老师服用后,头昏、头痛、乏力,严重时还恶心、腹泻。后来才知,副作用还可能有损人脑。按说治病期是不宜教课的,当时医生也可能嘱咐了他,但因对方是醴陵人,叽哩哇啦没听懂,加之分校只一个老师,蓝老师就一边服药,一边教学,一边还鼓励自己要挺住!

  但事与愿违。这天,他突然昏倒在讲台上,急得孩子们哇哇直哭。后经医生护送,搭船到县医院抢救,经短期脑瘫、言语不清、及脑神经剧烈疼痛后,蓝老师终于挺过来了。

  蓝壬午在校是位好老师,在家是个好孝子。

  兄弟四人他最小,可他一直让母亲伴他住,直到送母亲归山。妻子也和他一样,婆媳几十年从未红过脸,更冇吵过场火。

  “人生百事孝为先,风水轮流地连天”,这是母亲百年后,蓝老师《悼母诗》里的两句话。这个“地连天”,折射了他对孝的深刻理解,也有对孝的经典诠释。

  

  蓝老师家有三个孩子,加上母亲共6口人,老的老,小的小,因为治血吸虫病,前后一年多,家里一应事情,都由妻子叶爱华维持。可想而知,当年妻子的压力有多大!

  可是,这位几十年如一日,支持他、爱护他,同时也深爱着自己母亲的好妻子,却在他退休的2002年,因青霉素过敏抢救无效,匆匆走完了她的人生。

  因为是医疗事故,主管部门处理意见有两点:一是解剖化验,若是医院责任可赔10万以上;二是由医院派车送回死者,可获安葬费5千。蓝老师认为,事情已发生,医院也不是故意的,人死不能复生,便息事宁人选择了第二方案。

  一晃17年了,蓝老师的与人为善和仁慈之念,在茈湖口乡一直传为美谈。

  

  

  仁善正义齐驱,民办转升为公办

  仁善和正义是并辔齐驱的。

  1980年,县教育局评估组来基层校教学评估,其中一项是自带试卷考察学生。评估干部因中午喝多了酒,到分校时天都快黑了。蓝老师发卷子时,发现卷子油印质量不行,麻麻浸浸比天都黑,便请示是否重印。评估组却认为,这民办教师在成心找茬,扬言要开除他!

  事后,蓝老师了解到,评估组在总校评估时,4人喝了6瓶酒,当时还要他去作陪,他没去。

  自己本不在编,开除也无所谓,但他想到这干部的吃喝会影响教育形象,便给《湖南日报》写了封信(当时益阳没有报社),说“这样的评估作风要改进”。几天后,报社派了两名记者来调查。经过调查,县教育局发文,认为蓝老师“能及时反应情况,敢于制止不正之风,这种做法是完全正确的”,并告诉他所反映的情况正在处理。

  1982年年底,益阳市第7路公共车上,发生了一起售票员勇斗歹徒的事。这名售票员因坚持原则,过去得罪过一些人,这次尽管负伤了,却没引起应有的重视。

  这事被《湖南日报》记者胥亚知道了,深入采访后,他在头版头条发了条消息,三天后又以“脱鞘而出剑生辉”为题,发了个长篇通讯。这下引起了全省轰动。轰动里也有蓝老师的一篇评论,“一曲正气歌”,肯定了售票员一身正气,也表扬了记者独具慧眼。后该文还被收入报社的《工作通讯》。

  


  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和教育事业的大发展,教育部制定了新政,民办教师教龄在20年以上,评过先进,在县以上刊物发表过三篇以上论文的,可转为公办教师。

  这时的蓝老师,前两个条件没问题,在发表论文上,他也写过三篇,如《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论父母教育》《谈家教与国教》,但第三篇尚未发表。好在他在《湖南日报》上稿的事全县都知道,据说在评委表决时,他以全票通过。

  幸福源于自己,更系于国家发展。蓝壬午当年调整回乡的感悟,没想到真的印证了!

  


  寄语年轻教师,精力用在课堂上

  恢复了公办教师身份的他,守着他的小分校,比以往干得更欢了。1992年,大丰分校升格成柘头河小学,他被任命为校长,一直到退休。也就是说,他用10年的校长为自己的教育生涯画了一个闪光的句号。

  退休后,蓝老师有两点值得欣慰:

  一是每有得意门生回到家乡与高初中老师合影时,都没忘记他这位启蒙老师;

  


  二是每有村民遇到棘手的事,一般都会来找他——

  一年春耕在即,与蓝老师临近的东城三组有6条牛因看管不严,吃了一家林场的树苗。守林员一气之下,将牛赶到一条只能进不能出的鱼壕里,全给淹死了。派人交涉的结果,林场只打算赔一部分。

  事情到了蓝老师这儿,他以牛的错再大没有犯死罪为由,据理力争,并搬出毛主席的一条指示:“牛是农民的宝贝……牛是杀不得的”,将对方镇住了。最后,林场又是赔钱又是赔物,6条牛都给理赔了。

  事后林场的秘书悄悄问他,毛主席真的讲过这话吗?

  他说:讲过呀,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毛选第一卷第37面,你回家看看吧!并告诉他,当年农民没建农会前,见乱杀耕牛的,只能咀咒说,“杀牛的来生变牛”,自有了农会后,湘潭街上6家牛肉店倒闭了5家,株洲商会冒失地杀了一头牛,除了罚款,还当街放爆竹赔礼呢。

  一个时期,蓝老师所在村民组的水面上,不时进来一些外地的挖沙船,挖垮了两千多方洲土不说,将几座屋基也挖空了。组上的人便向县里反映,可待公安和水利会的人一来,船就跑了。如此几次,都是如此。

  事情又到了蓝老师这儿。蓝老师经请示村委,组织了三四十个村民,轮番到水上巡查。这天,终于扣押了一条大吨位的装沙船。对方来人交涉,蓝老师便给他们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对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无序开发,违法挖河砂,搞运输……这是‘建设性’的大破坏!”对方自知理亏,在作出相应赔偿后,水面便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离开教育岗位17年的蓝老师,对益阳在线和益阳电视台来采访他,很是感动。被采访时,他反复说——

  你们应该将镜头对准在职教师,将笔墨用在那些先进教师身上。也想请你们给年轻教师带一句话,要他们不忘报考师范时的初心,将精力用在课堂上,将水平用在孩子们的正课上。这是我的一点希望,也是社会和家长的期盼!

  


  见有记者采访,附近的村民,也是他过去的学生,顶着烈日来看望蓝老师。

  记者:谌建章

益阳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益阳在线”或在视频窗口中有“益阳在线LOGO”标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本公司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益阳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0737-4223659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