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在线

搜索
益阳在线 首页 文化益阳 创作园地 资江时评 查看内容
《指南》不是“标准” 不可生搬硬套
2012-12-14 10:33|编辑: 王玲|作者: 曹灿辉 |来源: 益阳在线 |查看: 18938 |举报

  16日,教育部网站公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给学前孩子的成长设定了一个“阶梯”状的标准。政府希望通过这部《指南》有效转变公众的教育观念,防止和克服“小学化”倾向。(10月16日《京华时报》)

 

  《指南》一经公布,便引起了大家的热议,有人说,几岁的孩子,能做得到吗?笔者认为,《指南》提供的学前孩子学习与发展目标只是家长和老师了解孩子的参照,不是评价和衡量孩子发展的“标准”,切不可生搬硬套而对孩子进行强化训练。

  “指南”和“标准”的意思大相径庭。“标准”是刚性的,是对一个孩子非此即彼的一种评价。比如“4岁学会体谅父母辛劳”,如果这是一种“标准”,那就意味着达不到这个程度的孩子都不达标。而“指南”则是一种方向性的引导,它是中性的,不具有任何的评价功能。若把“4岁学会体谅父母辛劳”作为判定孩子好差的标准,硬性要求孩子达标,那当然是揠苗助长了,而这正是教育部要求规避的。

  当前,学前教育“小学化”成风,呼吁治理声时有耳闻。其实,家长和老师何尝不知“拔苗助长”的弊端,谁不希望孩子快快乐乐成长,轻轻松松成才。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优质教育资源的紧张,以及根深蒂固的望子成龙思想,几乎每个家长又都身不由己陷入攀比的迷茫,恨不能让自家孩子成为“天才宝宝”、“全能儿童”。这个时候,教育部出台《指南》,给出一些指导性意见,让家长和老师们作为参照,给这股风气刹刹车,是不错的。不过,《指南》毕竟只是一个参照,不可过度依赖。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轨迹,其发展要遵循自身规律,表现存在差异很正常,切忌用一把“尺子”去衡量。不能把《指南》当作评价和衡量幼儿发展快与慢、好与差的“标尺”,在教育和引导孩子时,必须尊重差异、因材施教,给走得快的孩子充分的发挥空间,给走得慢的孩子足够的等待耐性。家长和老师要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兴趣和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活动目标,选择活动内容,提供丰富、适宜的玩教具和游戏材料,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协调全面发展。比如不同区域、东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同,各个地方教育水平的不同,教育孩子也得看情况,《指南》让孩子每天户外2小时,农村的孩子很多时候都在户外,而城市的孩子就比不上,农村有很多留守儿童,他们的关爱就比不上城市的孩子,这些都不可生搬硬套,教育要因人而异。

  老舍先生认为对孩子的教育要不设任何“标准”,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由发展。教育是一个多项选择题,没有哪一个成功是可以复制的,教育孩子也并非只有一个“标准”,让孩子自由快乐的成长,这是教育孩子的最高境界。

益阳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益阳在线”或在视频窗口中有“益阳在线LOGO”标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本公司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益阳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0737-4223659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