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在线

搜索
益阳在线 首页 我们的黑茶 黑茶资讯 查看内容

茶中高马黄庆祖(5)茶史烟云

2017-10-9 10:53| 发布者: 李倩| 查看: 24974| 原作者: 记者 谌建章|来自: 益阳在线

摘要:   茶中高马黄庆祖(5)   茶史烟云   记者 谌建章   从黄大爷家出来,车子下行没多远,一行三人便弃车而行,登攀在了去碑基坳的麻石长阶上了。碑基坳里有块碑,就是庆祖要带我去看的另一件宝,也是上次央视记 ...

  茶中高马黄庆祖(5)


  茶史烟云

  记者 谌建章


  从黄大爷家出来,车子下行没多远,一行三人便弃车而行,登攀在了去碑基坳的麻石长阶上了。碑基坳里有块碑,就是庆祖要带我去看的另一件宝,也是上次央视记者都没见到的。

  麻石阶梯或是麻石路,一般都会让人发思古之幽情,偏这山道上的麻石是用机械削切的,太过齐整,也太过方正,白晃晃的还有点花眼睛,便觉现代含量过多,无法生发陈子昂那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怆然。好在头上有蓝天白云,脚下有绿荫石径,置身在这样一条山道上,优哉游哉,也别有一番风味。

  

  司机小蒋到底是孩子,边走边在计数,待我们气喘吁吁登上最后一级,方知这台阶有1148级。

  眼下,就是我们要看的这块碑了。因碑额有四个大字,网上便称它为“奉上严禁碑”。

  

  

  

  这山里人也实诚得可以,10年前,央视说来找印版,就找印版,怎么就没带他们到这儿来看看呢?看看眼下这碑,还与茶有关,且是奉皇上旨意所立,记者和那些专家却无缘一见,真替他们抱屈。

  庆祖似知道我的想法,说什么叫熟视无睹,这就是熟视无睹。过去村里没通公路,我们进山出山都经过这块碑,年纪轻轻的哪会想到这碑的价值?直到2011年,见山外在炒作与茶相关的碑碣,才知晓它的分量。全县的茶禁碑虽然不少,但冲死了也就是省道县府按察使布政司之类,有的还是保呀甲的自禁碑,哪像这块,是“奉上”,是奉君主、奉皇帝之命而立的。

  然,记者对这叫“碑基坳”的地方又好生奇怪:明明上了山,光台阶就1000多级,怎么叫“坳”?不过前后一望,两边不是崇山,就是峻岭,均比此处高,方觉称这里为“坳”,也不冤。

  

  碑是青石打造的,可能常年与茶树为伴,和古木为伍,其青石表面已淡淡地覆着一层暗绿,让人感慨它的寂寞与坚守。因风化原因,碑的下半部有一条明显裂缝,过去在照片上见时,以为是断裂后重新粘合的,现在一看,不过就是裂缝而已,再过千把年也会依然故我。

  庆祖指着光秃秃的石碑上方,说原来是有个帽子的,这些年不知怎么没了。便觉到底是皇上禁碑,若那帽子还在,那么有帽子和没帽子的石碑,就如同有官帽的人和没官帽的人一样,那模样,那气势,是绝对不同的。

  碑额,“奉上严禁”四个楷字端庄肃穆,力透石背,每个字都有每个字的分量。碑上的文字,为时间起见,也为了照顾自己的水平,便只看了碑首和碑末两行。

  碑首:“钦加州衔署安化县正堂加五级记录五次杨为谕禁事”。

  碑末:“自示之后倘敢故违,一经访闻或被告发,定即严拿讯实究办,决不姑宽,各凛遵勿违,特示右仰通知”。标点为笔者所加,“严拿”原为“严挐”,本人是翻字典才认得这个古字的。

  落款:“道光四年八月初一日各乡公刊”。

  碑首官衔太长,有点佶屈聱牙,但有庆祖这个举人之后,便略知大概:

  这碑是奉皇上之命,由一个本应是七品而实际高配为五品的杨姓县令,前后五次记录皇家旨意而立的。县太爷兼“茶守道”,且高配两级,这在中国历史上少有,可见我们这地方在皇帝心中的位置,也可见安化黑茶在朝廷中的地位。

  碑末则不用解释,也能从字里行间领略皇家的威严和凛然杀气。不过最后一句又透露出皇上的良苦:勿谓我言之不预也,请大家再抬起头来,看看朕右边的通知。

  至于落款,“道光四年”换算成公元,即1824年,只差7年,就整两百岁了。

  同样是安化,同样是黑茶,此禁碑不立在别处,而立于此地,不立在其他山口,而立于这个山口,联系到黄大爷关于印版的解释,便觉这高马二溪果不寻常,无疑也印证了“千年黑茶出安化,髙马二溪茶最佳”的说法。同时也无可确凿地表明,此地非“皇家茶园”莫属。因为有专家考证,这类奉皇上谕旨“决不姑宽”的茶禁碑,在全国尚无第二块。那么这块碑一立,就不是盖不盖印的问题,而是非皇家指派,其他茶商则不得入内了。

  那么,为什么自古高马“唯茶甲诸州县”,并成了独一无二的皇家茶园呢?

  庆祖不疾不徐,继续解说:

  

  这里地处雪峰山脉原始森林边缘,平均海拔800多米,是茶叶生长的最佳高度。再高则寒,不利茶树生长;过低则暖,茶树又生长太快。还有气温,这里夏天比外面低5度,冬天又高5度,且雨量充沛,云雾缭绕,溪谷纵横,万水奔流。所以有专家认为,高马茶“山崖水畔,不种自生”,是一处天生的的宜茶环境。这是第一个特点。

  第二个特点,这里树多。除了茶树,还有松树、杉树、香樟,及其他杂树。这些树木的天然香气会被茶叶接收,所以这里的茶叶比其他茶园都香。同时,香樟等树木散发的气味有杀菌灭虫作用,这也是高马茶没什么病害的原因。还有,这么多杂树,树叶落下来便是天然肥料,所以高马茶与农药化肥无缘,甚至也无须施有机肥,是纯天然,纯绿色,纯环保,高马周围近百平方公里山头,包括我新开的3000多亩茶园,都是这样的林中茶,或茶中林。

  

  还有,这里土壤石砾较多,且呈五色,富含人体所需的铁、锌、碘、硒等抗癌元素。这样的石砾土长出来的茶叶,叶面狭长,宛如竹叶,我们又叫“竹叶茶”。这种茶有甜味,经烘烤和揉搓之后,甜香之气扑鼻而来。特别是汤色,呈枣红,不明就里的还以为是红枣汤,喝一口齿颊留香,甜而不腻,这也是其他黑茶所没有的。这是高马茶的第三个特点。

  综上三点,所以从唐朝开始,历朝历代的茶商都公认高马茶为“道地茶”中的上品。前来采购的山西、甘肃、新疆等地茶商,为了保证采购到真正的高马茶,还设立了行帮组织以互保。你想,他们不远千里,爬山涉水,如果买了假冒黑茶回去,多不划算!到明代,高马茶就被列为贡茶,成了皇帝犒赏西北边陲立功将士的最佳饮品。到清代,又设了这块“奉上碑”,高马茶更是黑茶中的灵芝,国宝中的熊猫,重点保护中的重点了。

  正当记者考虑,如何将这三点融进报道里,吸引爱茶的朋友来高马一品茶意与诗情,庆祖像有意补充似的,又讲了一个与“奉上碑”有关的故事——

  自从有了这块碑,我们安化人便创造一个三个字的成语,叫“盐贩子”。因为该碑为安化书法家黄自元所书,后来他回乡省亲,山西一茶商见了他,行了一个三跪九拜的大礼,然后端上一茶盘,里面摆了20块光洋及一把折扇,恭请他为这把扇子写几个字。黄自元却没有答应他。后手下问他原因,黄自元说:茶商木客盐贩子怎能用我的字呢?后来,我们安化只要说某人有非分之想,便不说他“痴心幻想”或“做留洋梦”,而是笑他“盐贩子”。

  黄自元是淘澍后安化的第二大骄傲,他那雅熟共赏的楷书到如今还是人们争相收藏的宝贝。虽说这故事和道光四年有点不契,且在贬盐贩子的同时也矮化了茶商和木客,但人们爱一个人,愿意神化他,甚至也不惜贬损自己,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更何况碑上那笔楷字,谁说不是黄自元《楷书九十二法》的再现呢?

  

  


  一个“印版茶”,一个“奉上碑”,想到今天探访的这两件宝物,还有庆祖介绍的这里独特的自然环境与小气候,记者似从安化人调侃“盐贩子”的典故中沾染了一点灵气,便想,若将王勃的“物华天宝”改为“物宝天华”,来形容眼下的高马二溪,岂不妙哉?

  举目,是苍翠的茶山,侧耳,有潺潺的溪水,端视,是古老的石碑。这山,这水,这碑,这茶,见证了安化的历史,见证了安化的人文,也见证了高马二溪的黑茶文明,可谓:峥嵘高马山,二水美如画,造化钟灵秀,福地有神茶。

  庆祖打开了话匣子,又说了一桩“奉上碑”的当代版。

  那是2014年,也就是这块碑发现后的第三年,一天,县文化部门来了一些人,想将此碑抬到县里去。村民闻讯,便赶上山来,团团围住,不让他们动手。乡政府打电话让我去做做工作。我对护碑的村民好生感动,便说:不要硬顶,不能耍横,人家也是来关心这块碑的,这是好事,我们应尽地主之谊,先不和他们闹,而是用好茶好饭去招待他们。

  现场气氛缓和后,我跟带队的官员说:这块碑在这儿都200年了,等于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的列祖列宗,它在这里,有人敬,有人爱,有人舍不得,它若离开这里,就不会有这个待遇,就什么也不是了……文化部门的同志见我说得在理,便打道回府了。

  看时候不早,我们也拍拍屁股,打道回府。

  下山时,庆祖指着不忍下脚的雪白石级说:自村里通了公路,这里已不是主道,但为了这块碑,也为了方便游人,我都未料到县里有如此大动作。所以我除了出8万,还给施工队写了字据,年底若政府的工资万一不能兑现,由我来垫付。现在已修好了出山的这边,待采完这季茶后,再修进山的那边。

  还有,忘记指给你看了,为保护这块禁碑,我们县政府在旁边还立了块告示,说此碑已由安化文物部门申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在石碑50米内爆破作业或建筑,严禁敲打或污染石碑,严禁游人擅自拓片,最后还特别说了一句,不得以任何形式或借口,移动石碑本体。

  

  

  现在我感兴趣的不是那块告示牌,而是眼下这条麻石路。心想这边是1148级,还有进山的那边,一上一下至少该是2000级,一级台阶就算两块麻石,整个长阶便由4000多块条石组成。不由感慨,这块奉上碑,在没刻字时,不过是一块普通的青石,未料在山间孤寂了200个春秋后,竟前呼后拥招来这么多同伴,今后当孤乎哉不孤矣!(未完待续)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益阳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益阳在线”或在视频窗口中有“益阳在线LOGO”标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本公司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益阳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0737-422365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