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在线

搜索
益阳在线 首页 益阳新闻 益阳画报 查看内容
洞庭打螺工
2016-6-21 11:56|编辑: 黄萍|作者: 曹军 |来源: 新湖南、HPA摄影网 |查看: 67406 |举报

码头上,是另一群工人们正在一批批的装袋。由打螺工从湖里打捞上的螺蛳正运往全国各地。

 

《洞庭打螺工》组照创作心得:一是热爱生活,用镜头平凡观察,讲述身边的人或事;二是平视描述,客观反映环境、人文和时代信息;三是前期构思,后期主观编排,遵守纪实真实规则,创作电影述说氛围。


图/文:曹军

早晨六点出港,捕捞螺蛳的船只陆陆续续出现在湖面上,只要湖面不起风浪都是打螺的好时节。

 

洞庭湖是天下粮仓,是抚育三湘儿女的生命之湖。俗语“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生活在洞庭一隅的各行各业老百姓,无一不对母亲湖充满敬畏和感恩。我拍摄洞庭湖打螺工的初衷是以点介面,抽样如实反映,传播人文。通过近些年的洞庭湿地的生态环保治理,螺蛳这一新兴的养殖产业从湖南到全国,推动了一整条养殖饲料供应经济链。那些直接跟螺蛳打交道的纯手工劳作者——洞庭打螺工,在这群人里,既有本地人也有外来工,甚至还有迁来定居的外来农民工。我选择从他们日常劳作的流程,他们劳作的时间节点去拍摄,了解他们的工作规律:“起风必归岸,下雨不下湖,只打螺蛳不打鱼”,隐喻顺应自然规律,顺应法治框架,就有适宜生存的环境,就有赖以为继的生活来源,就有尊重生命和人的价值体现,更有源远的人文经济。其目的是传播人与自然,是互利互惠的关系。
 

洞庭一隅的大通湖,其12.4万亩的水面,这里水产富饶生态优良,是湖南省内最大的内陆养殖湖泊。

这种特制改良船,一艘大约两万余元,是来自云南、四川、贵州等地打螺工赖以生存的工具。

每艘船由两人一组配合打螺,多为家庭组合。一人负责收网、铲螺、收袋,一人负责机械操作。船上女人做事相当麻利。

云南昭通市永善县大兴镇的董国雄今年42岁,育有三个子女,现举家迁居到了湖南。在大通湖打螺已有五年时间。

戴伟,江苏人。今年27岁。来湖南也有三个年头,与董国雄合伙打螺。日常主要负责船只操作和机械修理。

网箱内的作业区域大概有千余亩水面。每艘船一天作业,能打捞到8到10吨螺蛳,除去开支,能赚到700元一天。

这种纯手工作业也像流水线简单而重复。天气好的情况下。劳作时间一般早晨6点半开工,下午15点收工。

3月份的湖区,稍一起风就会透心凉。就算不停的劳作,在没有遮拦的工船上作业,患风湿几率仍比岸上大得多。

准备打捞上船的螺蛳,要经过机械摇轮的4次上下甩洗,褪去泥沙。每次甩洗,都使得工船左右剧烈晃动。

网兜放下有时会卡在船舷边,董国雄探身去拨开网兜。

每打捞一网螺蛳上船,会一起打捞上来一些蚌或鱼。他们会按照老板的约定,把鱼扔回湖内。蚌必须要过滤掉的。

上午10点20分,湖面上的天气一下由晴转阴,还刮起了一点小风,此时作业是有危险的,只能稍作停歇。

风小了一些,却又碰上机器停车。戴伟说,这是台老机子,马力虽然大但吃油越来越厉害。上岸要修一修。

中午13点30分,从旁边经过的另一艘工船已经打捞了一整船螺蛳了。风又大了起来。

“今天也搞了百把担吧,只能提前收工了,安全第一,湖里做事最怕起风。”董国雄说。

风浪逐渐大了起来,旁边的工船也开动马力回港,船上的女工上身湿透了,还在船头做螺蛳清洗工作。

我让董国雄站在船头,给他拍了一张他回港的背影照片,却害他被船头突然激起的浪花打湿了半身。

打螺的船只陆陆续续的结队回港途中,伙计间有说有笑,生活似乎简单而快乐。

(来源:HPA摄影网)

益阳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益阳在线”或在视频窗口中有“益阳在线LOGO”标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本公司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益阳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0737-4223659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