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在线

搜索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沙花鼓戏之益路花鼓

2012-10-8 17:07| 发布者: 王玲| 查看: 128149| |来自: 益阳在线

摘要:   表演艺术家孙阳生、王芸英演出的优秀传统剧目《卢林会》1980年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录像。   长沙花鼓戏之益路花鼓形成于清·道、咸年间,主要流行于益阳、沅江、安化、桃江、南县及常德之安乡、湘阴等地。益路花 ...
长沙花鼓戏之益路花鼓的舞台美术
 

 

   长沙花鼓戏之益路花鼓的舞台美术包括化妆、服饰、砌末、舞台灯光、布景等。
  益路花鼓的脸谱讲究生活化、形象化,有特色的主要是丑行。丑行有豆干子脸、形象脸、娃娃脸、烂脸之分。豆干子脸在眉下至鼻尖勾一白色方块,一般用于公子、少爷一类长身子丑角,如《生死牌》中的贺三郎;形象脸在鼻梁上画一与角色有关的动物,如刘海为金蟾所化则画蛤蟆;娃娃脸画一小动物或其他实物,如《教子》中的商辂画一“洋咪咪”以示贪玩活泼;烂脸多用于游民、盗贼之类,视人物而定;花脸脸谱基本和湘剧相似,主要是红、白、黑、紫、灰几种。
  益路花鼓的服饰,“两小”、“三小”戏时期,没有衣箱,以便服为主,小丑套一条红裤,武生加一条打带,旦角系个围裙。条件好的有个“衣包”,一般有短衣两身,披肩一件,褶子一件,丑行上衣一件,小生褶子一件,髯口一副,丝带数根。后发展有衣箱,衣箱的主人则为戏班本家,本家报酬从演出收入中提取,上品行头10%,稍次7%,最少不低于5%。两担衣箱的戏班有四鲜、四靠、四马挂、四马衣,均为红、白、黑、蓝。行当服饰除借鉴湘戏外,也有自己的特点:如《芦林会》姜鹏举的服饰:青折子水袖、云头鞋、清三须,头带一生巾;庞氏:苦折子,白折裙,系丝带,七彩鞋,包大头;《吊孝》中秦雪梅,白色披裙,白包头。这样的服饰,较为贴近农村生活。现代戏服装,基本生活化,只是稍加夸张。
  益路花鼓的砌末、初期生活道具如筷、碗、碟、烟袋、蒲扇之类临时向群众借用。有的就地取材,虚虚实实,如《教子》中的织布机,用一靠椅,搭上白布,三块竹片扎成弯形捆在椅上即可。后来,道具一般自己制作,亦为似象非象之间。台上一桌两椅,变化万千。
  益路花鼓初期主要活动于农村,所以舞台也是就地取材,一种是“扮桶舞台”,即两张扮禾的扮桶搁上几块门板即成舞台。另一种是“方桌舞台”,几张方桌搭门板,四角绑上柱子,顶上盖晒簟,夜遮露水,日避太阳。班子大了,戏多了,常演出于祠堂庙宇舞台。初期舞台照明为松油子火炬插满舞台四周,后用煤油美合灯或煤气灯,进城后始用电灯。解放后,始用专门设计绘制的布景,此后发展很快,剧团有专门的美术设计师、灯光师、音响师等等。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益阳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益阳在线”或在视频窗口中有“益阳在线LOGO”标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本公司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益阳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0737-422365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