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在线

搜索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沙花鼓戏之益路花鼓

2012-10-8 17:07| 发布者: 王玲| 查看: 128145| |来自: 益阳在线

摘要:   表演艺术家孙阳生、王芸英演出的优秀传统剧目《卢林会》1980年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录像。   长沙花鼓戏之益路花鼓形成于清·道、咸年间,主要流行于益阳、沅江、安化、桃江、南县及常德之安乡、湘阴等地。益路花 ...
基本内容

 


长沙花鼓戏之益路花鼓《生死牌》剧照
 
  益路花鼓的传统剧目,上世纪八十年代编纂戏剧志时统计,约为110出左右,打锣腔剧目40多出,川调戏50出左右,散曲小调戏30多出,其中大本戏50出左右,其余均为折子戏、小戏。
  益路花鼓传统剧目多为正、悲剧。老艺人有所谓“芦林、琵琶、产、赶、教”;“赶潘、升天、大吊孝”之说。前者为打锣腔剧目,即《芦林会》、《琵琶上路》、《磨房产子》、《青风亭赶子》、《秦雪梅教子》;后者为川调戏,即《赶潘》、《商林升天》、《秦雪梅吊孝》,均为悲剧。艺人中还有一句戏谚:“唱死的芦林不讨好,哭丧的吊孝讨人欢。”这是从观众审美心理总结出来的两句话。即《芦林会》通篇是唱,唱到最后主人公终于没有冲破封建礼教的罗网,恩爱夫妻不能团圆,没有满足观众的审美心理;《秦雪梅吊孝》从头哭到尾,但秦雪梅敢于背叛嫌贫爱富的家庭来到商府吊孝,顺应了观众的审美心理。这便是益路花鼓悲剧力量在影响着观众的审美。益路花鼓的大本戏,也多为正、悲剧,如《生死牌》、《槐荫会》、《芙奴传》、《盘夫索夫》、《八百里洞庭》、《孟姜女》等。即使是创作剧目,也多正、悲剧,如《迎风之歌》、《金色的凤凰山》、《雷锋》、《无形的火线》等等。
  益路花鼓也保留了一些“二小戏”、“三小戏”的剧目,如《看牛对花》、《扯萝卜菜》、《扯笋》、《赶桌》等等。
  益路花鼓也引进了不少剧目,但引进的剧目都经过了“民间化”、“乡村化”、“地方小戏化”的改造过程,而成为有自己剧种文学、音乐、表演特点的剧目。
  长沙花鼓戏之益路花鼓的语言及音乐。
  益阳属湘语系,但益阳语言只有五声,没有“入声”,如表:

 
  传统声腔,许多都受益阳音韵影响,乡土气息较浓。道白,须生、正旦用韵白,小旦、小丑用白话,现代戏则全部用生活化的语言。
  1、声腔
  益路花鼓的声腔,主要有打锣腔、川调及专用曲牌和民歌小调几部分。
  打锣腔的基本特征是:“一人启口,众人帮和,不托管弦,锣鼓接腔。”根据音乐材料的不同来源,打锣腔又可分为几个曲调系统。
  ①[八同牌子]又称[八段牌子]。它是在民间丧葬音乐[孝歌子]基础上发展形成的,由多个不同情绪的曲牌联缀而成,有发腔、二柄(近似皮黄腔回龙)、数板(包括“十字段”)、收腔、哀子、导板、急板、倒插花(二重唱)等。
  [八同牌子]还派生出了[四六调],因其正板为上下呼应式结构,上句为四板,下句为六板,故称[四六调]。[四六调]也发展了导板、哀子、数板、三流(急板),可与[八同牌子]通用。[四六调]气势磅礴,适应海瑞等人物演唱。
  除此,还有[高八同牌子],它是[八同牌子]向上四度移位并吸收“冲傩腔”形成的,也有发腔、数板、收腔、哀子、导板。曲调粗犷,适应于花脸演唱。
  ②[老辞店调]。它是在湖北楚剧[女迓腔]基础上形成的,也发展了导板、发腔、急板、数板、收腔、哀子等套式,气势恢宏,适应须生演唱。
  ③[琅腔],这是在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打锣腔,也有发腔、正板、数板、收腔等套式,收腔有诙谐的衬词,用小锣小钞伴奏,适应小丑演唱。
  打锣腔在发展中也参入了管弦伴奏,其主奏乐器大筒的弦式为[八同牌子]1-5定弦,[老辞店调]4-ī定弦,[琅腔]6-3定弦。
  川调,是益路花鼓的弦子腔。川调也有几个曲调系统。
  ①[益路川调],这个曲调是在四川[梁山调]基础上吸收益阳一带的高腔山歌、车水号子、田歌等衍变而成的,有较为完整的板式。如哀子、导板、吟腔(近似皮黄腔回龙)、一流(单句)、二流、三流、散板,以及各式梢腔。[益路川调]还发展了配合身段起唱的[大起板]、[干起板],使唱腔富有歌舞性,乡土气息浓厚。[益路川调]大筒定弦2-6,其哀子、吟腔、一流,多用唢呐、锣鼓伴奏,富有抒情性,适应青衣、须生演唱。
  ②[慈调],又称[子母调],是[益路川调]的变手调,大筒4-i定弦,有哀子、导板、二流、三流、梢腔,也可插入吟腔、四腔哀子,其腔悲切,适应悲剧。
  ③[悦调],又称[阴调],亦为[益路川调]变手调,大筒5-2定弦,也有哀子、导板、二流、三流及各种梢腔,其腔委婉低沉,适应悲剧。
  以上为长沙花鼓戏之益路花鼓的特有声腔。除此,还有一些专用曲牌及民歌小调,如打锣腔[游春调]、[送钏调]等,弦子腔[乐平调]、[快板调]、[反情调]、[两板半]、[郎中调]、[安童调]、[梁山调]等,还有本土民歌[跑坡调]、[水荒歌]、[对花]、[阳雀调]、[产子调]等近百首之多。
  益路花鼓还引进了其他花鼓的曲调,诸如[双川调]、[西湖调]、[木马调]等等。
  2、过场曲牌及锣鼓经
  益路花鼓的过场曲牌可分吹打牌子和丝弦牌子。
  吹打牌子可分几类:
  ①由民歌灯调演变的吹打牌子,如[小花鼓]、[画眉钻山]、[望郎调]、[十盏灯]、[采莲船]、[湖歌子]等等。这些曲牌原本为地花鼓、竹马灯的唱腔,曲调欢快、活泼,地方特点浓厚。
  ②婚丧喜庆的民间吹打牌子。如[喜调]、[喜调尾子]、[十番]、[四样景]、[万年乐]、[出台子]、[哭皇天]、[哀哀调]、[八里亭]等等。
  ③吸收古典戏曲声腔的牌子。如[九腔]、[粉蝶]、[大开门]等堂吹牌子及[六么令]、[急三枪]、[风入松]、[朝元歌]、[朝天子]、[泣颜回]、[一江风]、[将军令]等等。
  吹打牌子结构一般有“正板”和“青板”。“正板”多为慢板有“合头”,演奏时在“合头”处加入锣鼓伴奏,一般用于发兵、点将及起点,开道等程式;“青板”一般为快板形式,曲调短小,锣鼓包打,一般做为小牌子吹奏,用于饮酒、观书信等场合。
  丝弦曲牌,艺人一般按“起字”分类,即按曲牌的第一个音分类,共有:
  上(Do)字头曲牌有[一枝花]、[大江东]、[北山调]、[扬伴妆台]等等。
  尺(Re)字头曲牌有[八里亭]、[柳摇金]、[快板令]、[伴月孤]、[八板子]等等。
  工(Mi)字头曲牌包括[一枝梅]、[一枝兰]、[散放子]、[月月红]、[迎仙客]、[八板子]等等。
  六(Sol)字头曲牌有[普安咒]、[美女梳妆]、[小桃红]、[银串子]、[南正宫]、[水龙吟]等等。
  五(Lа)字头曲牌有[小开门]、[哭皇天]、[下江对花]、[柳青娘]、[将军令]、[北正宫]、[万年欢]、[苦平]等等。
  “按字分类”要“按戏使用”。丝弦曲牌接唱腔的原则是“落腔见字”同音相接。
  锣鼓经即锣鼓点子,益路花鼓在它的初级阶段,锣鼓点子很少,一般有[挑五槌]、[地花鼓锣鼓头]、[长槌]、[夹长槌]、[大溜子]、[鲤鱼翻边]、[大击头]、[吐三槌]、[砍三槌]、[梢腔锣鼓]等。随着行当增多,表演程式增多,戏剧内容扩大,向湘剧借用了很多锣鼓点子,常用锣鼓可分几类。
  起腔锣鼓:[拖四槌]、[推五槌]、[望家乡]、[凤摆头]、[凤点头]、[快挑槌]、[文导板]、[武导板]、[黄板头]、[摆五槌]、[一锣]、[单长槌]、[走槌]、[夹长槌]、[扯不伸]、[反溜子]、[急急风]。
  击头类锣鼓:[双击头]、[大击头]、[冲击头]、[快击头]、[单击头]、[五击头]、[小击头]、[半击头]。
  程式套子锣鼓:[挂排锣]、[金刚令]、[慢上紧]、[把子锣]、[鬼衬门]、[花两槌]、[炮头]、[大帽子]、[小錾子]、[大梢场]、[小梢场]。
  效果锣鼓:[笑钞]、[杀人锣鼓]、[风声]、[水声锣鼓]。
  干牌子:[水底鱼]、[四边静]、[豹子令]、[缕缕金]、[光光乍]、[金钱花]、[得胜鼓]、[小八槌]、[扑灯蛾]、[醉太平]。
  锣鼓点子在配器上有大、小、干、湿之分。相同点子分大、小、干。“大”,由大锣小锣,大钞、小钞、鼓或梆鼓合击;“小”,由小锣、小钞、梆鼓合击;“干”,由大钞、小钞、小锣梆鼓合击;“湿”,结合文场乐器演奏,也叫“吹牌子”。
  3、乐队伴奏
  长沙花鼓戏之益路花鼓的主奏乐器为竹制拉弦乐器大筒(旧称半升筒),伴奏乐器有唢呐、竹笛,旧时配有二弦(似京胡),再加锣鼓,所谓“文武六场面。”后来发展成20多人的小型中西混合乐队。
  打锣腔一般起唱,梢腔由唢呐、锣鼓、人声帮和,数板为清唱。帮腔由乐队、未出场演员担任。川调由主奏乐器大筒、唢呐及其他管弦乐伴奏。
  乐队伴奏讲究“托、保、衬、垫、补”。
  托腔:用同度或高低八度来支持唱腔旋律。
  保腔:指节拍、节奏、音准、风味等均与唱腔一致,以启迪演员演唱。
  衬腔:在唱腔骨架音基础上,临时增加花音,使旋律更加流畅。
  垫腔:句与句,逗与逗之间,临时在伴奏中垫上一些音符,使之互作联系,对情感的连贯,旋律线条的顺畅更加自然生动。
  补腔:补上唱腔情感的不足,多表现为导板,过门,尾腔中的情绪烘托和补充。
  艺人说:“做戏的熟一角,操琴的扶百人。”这说明琴师不仅要熟悉戏中每个角色,还要与演员唇齿相依,要求是非常高的。
  长沙花鼓戏之益路花鼓的行当及表演艺术
  长沙花鼓戏之益路花鼓最早只有小丑、小旦,后增至小丑、小生、小旦。约民初始,生、旦、净、末、丑各行当诸全。“两小戏”时期,其表演主要是民间歌舞,以扇子、手绢功为主,其步伐,有所谓“旦角风摆柳,小丑巴地梭”之说。有的就地取材编成舞蹈,如《扯萝卜菜》中的筷子、酒杯、碟子舞等。
  行当增多以后,对各行当的表演也都有不同的要求。艺人们有句戏谚:“花旦唱得嗲,小丑唱后花。小生唱得秀,花脸唱得炸,胡子唱得稳,正旦哭巴巴。”这既是对唱腔的要求,也是对行当表演气质、风格的描绘。花旦,活泼、热情、妩媚风流,常用碎步,小跳步,一字步,挤步子,云步,风流步,多用兰花手,借以手绢做戏,戏要做得“妖”。小丑,分烂布丑,短衫丑,长衫丑。烂布丑多演乞丐、小偷之类,表演有气无力,耸肩缩颈,靸鞋拖肘,皱眉眯目,偷觑斜窥,张口哈欠,伸手懒腰,常用拖步、踏步、拗步;短衫丑,多演少年儿童,表演接近生活,常用跑步、跳步、摇摆步,也用矮步、蹲步,常用扇舞;长衫丑,分长褶素褶两种。长褶多为花花公子,以闪步、八字步为主,斜眼,色眼看人,手摇折扇,表演轻浮;素褶多为商贾书吏,八字步,用折扇,手式身段与花褶相近,但不过分花俏轻浮。小生也分几类:正路小生、风流小生、烂布小生、武生。正路小生,扮演正剧中男青年,常用散发、油脸,如善良书生,处处坎坷,处境悲苦,则打散发,整体讲究斯文,端庄大方,以八字步为基本步,身段潇洒,而不轻浮;风流小生常为爱情戏中的青年,身段灵活,步法俊秀,台风潇洒,面带春风,眼神多情,重扇子、水袖功;烂布小生为穷途落魄少年,常用靸步、慢步,行动拘谨,精神萎靡,表演阴沉;奶油小生即童生,表演生活气息浓,不拘程式,常用跳步、挤步;武生戏不多,“两小戏”时,如《扯笋》、《赶桌》,多为民间拳术,后来武戏向大剧种借鉴各种招式。摇旦,亦为益路花鼓特点,常演泼辣妇女或媒婆之类,一般用跨步、摇步,叉手叉脚,用蒲扇、烟袋等道具。正旦、青衣,重唱功,举止稳重,多用水袖功。花脸、老生皆借鉴湘剧表演,花脸唱炸音,霸音,虎音,功架凝重、舒展,重眼功。老生,要求嗓音宏亮,调高气足,口齿清楚,唱做结合,重髯口,水袖功。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益阳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益阳在线”或在视频窗口中有“益阳在线LOGO”标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本公司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益阳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0737-422365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