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在线

搜索
益阳在线 首页 文化益阳 益阳名片 查看内容

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2012-10-4 12:25| 发布者: 王玲| 查看: 334129| 原作者: 邱少平|来自: 益阳在线

摘要:   益阳小郁竹艺始于元朝,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产品造型美观,做工精细,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浓厚,是益阳优良的民间传统工艺品。  小郁竹器中的“郁”是益阳方言中独有的一个动词,具体含义是指将竹材经过火烤加 ...
地花鼓

 

 

 

  民间传统娱乐的歌舞之一,因鼓乐伴奏得名,俗称“花鼓”、“打花鼓”。源于明末清初,于清朝康熙年间开始在益阳城乡广泛流行。它是在本地民歌和民间小调的基础上,吸收其它的游艺形式逐渐发展而成。地花鼓分一旦一丑的单花鼓、两旦一丑的双花鼓和多旦一丑或多旦多丑的群花鼓。丑角俗称“小花脸”或“三花脸”,脸谱在鼻间呈汉字的“小”字或“三”字状,故有此称谓。丑角表演时,头戴无边草帽或它帽,系白裙,执青折扇,多走矮子步。旦角俗称“妹子”,着彩衣裙,戴凤冠,一手舞手帕,一手舞花扇,多用摇步、蹚步、云步、闪步等。其动作源于生活,渗透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人们常用“旦角风摆柳,丑角巴地梭”来形容旦角和丑角的身段特点。地花鼓最具特色的舞蹈动作是车窝子。窝子车起来时,气氛特别热烈。地花鼓音乐以锣鼓打击乐、大筒、唢呐为主,在锣鼓点子声中插以民间小调和花鼓调。分别形成情调柔和的“弦子花鼓”和热烈欢快的“唢呐花鼓”。唱词来自生活气息浓厚的民歌,多为七字句。地花鼓常与龙灯伴演,俗称“龙灯花鼓”或“围龙花鼓”。人们常在节日、婚庆、寿诞时接地花鼓到家欢庆。
  2006年6月,益阳地花鼓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列入湖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附]:花鼓戏是由地花鼓发展而来的一种舞台形式的艺术。益阳花鼓戏大体经历了地花鼓——三小戏——多行当大型戏三个阶段,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发展历史,对促进“长沙花鼓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1959年元旦,益阳市(今资阳区)花鼓戏剧团特地赴京,在怀仁堂演出大型传统剧目《生死牌》,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宋庆龄、贺龙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了演出。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益阳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益阳在线”或在视频窗口中有“益阳在线LOGO”标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本公司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益阳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0737-422365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