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在线

搜索

古庙兴衰龙会寺

2013-11-4 11:24| 发布者: 汤罗和子| |来自: 益阳在线

摘要:   在高耸入云的熊湘山下,在319国道之旁,距益阳城南30华里,有一处苍松拔地,古柏参天的壮观庙宇,它择址建筑于“五龙会合”之地,故取名为龙会寺。   龙会寺,始建于明神宗万历四年(公元1576年),占地十余亩(见 ...

  在高耸入云的熊湘山下,在319国道之旁,距益阳城南30华里,有一处苍松拔地,古柏参天的壮观庙宇,它择址建筑于“五龙会合”之地,故取名为龙会寺。

  龙会寺,始建于明神宗万历四年(公元1576年),占地十余亩(见《益阳县志·大事记》),是一座四进大殿的古老宫殿式建筑,由48根大理石柱整体结构而成。拥有庙产田庄一百二十石(每石田折6.67亩),林山六十余顷,作为僧众食用之资。

  当年,龙会寺古建筑规模宏大,属益阳古代大寺之一。它座北朝南,寺呈四进。山门外安放着一对威武高大的石塑雄狮,分左右两旁坐立,并有两对华表,合理排列于山门两侧,寺前为高大朱红牌坊,三张拱门石框大门,作为山门,进正门,上建戏台,入侧房,上楼房。沿四级石阶至第二进,下为甬堂,上安15对雕花格门,入过亭,两侧天井中高耸钟鼓亭。三进乃大殿,殿内金装关公大像居中,二、三、四神像旁立下排,诸菩萨皆木雕像,手脚皆能活动,关平周仓塑像侍立两旁,大殿两侧有厢房,殿后为天井,越二级石阶进入第四进后殿,中坐观音,旁列24位诸天。关公坐镇此寺,除县境外,还有宁乡、湘阴等邻县亦来此祭祀,真有全年三百六十天,庙祀四百八十祭的场面,寺内香火不断,方园数十里,日往来上万人,“祀龙天”,“接龙天”之风盛行数百年,可见当时香火之盛(见益阳县志)。

  昔日的龙会寺,是因皇恩浩荡,故而庙内香火长盛不衰,香烟燎绕,香客如云。

  龙会寺,是一座彰杨关羽为主体的寺庙。关羽,字云长,河东解良人也。出生于汉末乱世的低层阶级。曾读书知春秋大义。在群雄逐鹿的三国时期,他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共匡社稷,干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赢得青史留名。观其杀华雄,酒温未冷,斩颜良,诛文丑,如探囊取物,则见其勇;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迢迢归奔故主,则见其忠;华容断曹,放曹报德,则见其义;单刀赴会,水淹七军,智擒庞德,则见其智。他集忠、义、智、勇于一身,显示出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的大将风度,功盖蜀汉,因而被荣封为“寿亭侯”和“五虎大将”。这位“报主情深、酬恩义重”君侯关公,为国殉职后,其赤胆丹心为历代帝王所赏识。崇宁元年(1123年),被封为义勇武安王。明万历三十三年被加封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至清代时再度加封为盖天古佛无比佛。

  龙会寺,曾经充满着许多的传奇色彩和优美传说,早在清康熙八年,亲政之前,朝中鳌拜专权,篡逆之形毕露,时年十六岁的康熙皇帝终日苦思无计,以擒权党,一日静坐书房,忽然阴风四起,恍忽间,被一金甲神带到一个所在,康熙举目一望,只见殿宇嵯峨,香烟袅袅,忽闻钟鼓之声,一位王者出迎,长揖道“英主驾到,有失远迎,望勿见怪”,康熙慌忙还礼道:“不知尊者是哪路神仙?为何邀我到此?此处又为何地?”王爷邀入后堂,再行宾主之礼,并坐促膝而言道:“吾乃关圣帝君是也,此处是吾益阳行宫,奉上帝御旨,授英主擒奸之计。”康熙道:“鳌拜武艺超群,朋党满朝,加上老奸巨猾,须用何计擒之?”关帝道:“英主勿忧,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送你清平盛世,朗朗乾坤,擒贼之计,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言罢,即取鱼网一张,掷于康熙怀中道:“切记切记,莫忘今日之会。”康熙辞归,失足滑倒,忽然惊觉,原是南柯一梦,回顾梦中之境,历历在目。觉得“擒贼擒王”,树倒猢狲散,很有道理,于是,康熙密召高手入宫,日夜训练,终于在亲政之期中,一举擒获鳌拜,清除余党,顺利亲政。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天下无事,万民乐业。一日,帝翻阅《三国志》,猛想起多年前与关公相会的情景,于是下诏,令湖南巡抚赵申桥及益阳知县江闿,重修龙会寺,封关帝为“盖天古佛无比佛”,并钦赐“玉如意”一柄和“古佛纯金印”一枚,作为龙会寺镇寺之宝,前清道光咸丰年间,此庙曾住过一个佛法高深的道源和尚,他道行深湛,知过去未来。有呼风唤雨之能,预测吉凶之技。居庙八年,为民祈雨,每每灵验,香火十分旺盛。有一天,他打坐禅房,掐指一算,大惊失色,念道:“贫僧不肖,贫僧不肖,在劫难逃,在劫难逃。”如此者数百遍。是夜,独自一人,将御赐镇寺之宝,悄悄埋藏起来。第二天,道源和尚安祥坐化归西。庙内僧众慌忙为其料理后事,猛见禅床上折叠着一张宣纸,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几行小字道:兵堪愁,火堪忧,镇寺之宝不可丢。上七丘,下七丘,珍宝埋在七七丘。如若不相信,白果大树作见证。

  后几日,太平天国举兵益阳,将此庙烧为废墟,果不出道源和尚所料,大兵过后,有人曾在此多方挖掘,并无踪影。成为历史传奇疑案,这个传说一直流传至今。现白果树已经枯死,更是死无证了。还有“白果龙蛇挂庙檐,神马食谷吕家田……”的美丽的神话故事……

  据说当年的龙会寺,每年有四次大祭,按春夏秋冬四季而设祭,小祭上百次。每逢大祭之期,张灯结彩,扎彩门(禁门),唱大戏,舞龙狮,举行盛大庙会,热闹非常。据老人传说,民国五年古历五月十三日,该庙主持福堂,依照旧例派人去宁乡接人书写楹联,时有本地相公李南秋闻知后,勃然大怒道:“区区一庙之联,频频邀写于宁乡外地,长此以往,益阳将斯文扫地也。”于是他奋然挥笔题联一首云:

  禁止游骚,夫子城垣高数仞;

  门悬御敕,神仙车马应停留。

  此联以禁门二字嵌头,入情入理,掷地有声,可称绝妙之作。宁乡贺相公下轿后,仰首看时,墨迹未干,笔锋有力,如龙飞凤舞,且字里行间,以神喻人,联藏锐气,语露锋芒,叹道:“益阳人杰地灵,贺某自愧不如也。”于是未进寺门,抱拳一揖,打道回府了。从而结束了邀外藉文人来寺书联的历史惯例。

  龙会寺有着五百年的辉煌历史,也是几度沧桑,几经废兴的历史,翻开历史捉摸,不难找出废兴的始末和原由,该寺从明万历四年兴建,历时123年,至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武昌都督左良玉,奉旨追剿张献忠义军,举兵益阳,沿途纵失烧杀掠夺,此庙未能幸免于难,被毁之一炬。清康熙二十二年,关帝再度加封,此庙得以重修。清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太平天国起义军攻陷长沙,举兵益阳,他们推崇上帝,不信神佛,此寺又被烧为平地,至同治八年,1869年,关帝显圣,朝庭钦命益阳知县吕懋恒将此庙再度重修,改为四进砖木式结构。新中国成立后,推行无神论,在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浪潮中,部分群众自发组织起来,将庙内菩萨统统搬出,集中烧毁,浓浓烟火,三日不息,可见当时此庙神像之多。公元1952年,此庙改为粮仓,1968年龙会寺被整体拆除,其领木橼门等料,移建珠波塘粮站,所有碑文石刻等,荡然无存。

  春风浩荡,万物争荣,明时盛世,百废俱兴,信教自由之风,在改革开放的年头,悄然兴起,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有当地居民余年坤等人,将珍藏多年的一尊“盖天古佛”供于自家佛堂,由于菩萨显灵,有何、唐二位信士,慷慨解囊,捐资建庙。于是由蒋长生、钟德保等协力操持,共襄义举。1995年,一座新老结合的龙会寺三进大殿终于建成。虽没有昔日的堂皇富丽,却也有寺庙的规模和气氛。仰观新建的龙会寺,前殿为新式楼台式建筑,前殿的正面,是一幅形态逼真的“桃园三结义”的巨幅画面,左右两厢分列“童子观音”和“送子观音”的图画。前殿的前面一个大型号的戏楼舞台。二进暂无建筑,是一个空着的露天广场,待资后建。三进是“关圣殿”,关云长面如重枣,赤面长须的神态栩栩如生,坐于殿中,关平、周仓两旁分立。正殿上方悬挂着一块巨匾,上书“浩气长存”四个大字,两边有木制楹联一首写道:

  刀横偃月,辅汉扶刘,赤胆忠心垂史册;

  马跃追风,惊吴怖魏,丰功伟绩刻人心。

  两厢则是“八仙飘海”的画像是,后殿正面并排供列着“赵公元帅”、“南岳圣帝”、“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延寿药师佛”和“观音”菩萨六尊佛像,两厢分列24位“诸天菩萨”的神像。内有对联一副云:“前殿敬关公,唯冀消灾解厄;后堂拜佛母,仰祈清泰凝祥。”庙内木鱼答答,香烛生辉。四方香客,往来不绝。

  如今的龙会寺,建筑已经初具规模,发展和弘扬佛教文化的势头,正值方兴未艾。在开放拓新之秋,凭着开拓者的艰辛努力,龙会古寺的昔日雄姿,将展现在碧云沧水之间,升华灿烂、永放光彩。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益阳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益阳在线”或在视频窗口中有“益阳在线LOGO”标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本公司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益阳新媒体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益阳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0737-422365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