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倒翁 发表于 2023-9-19 13:28:54

银发风采 | 打卡资阳红色记忆(六):益阳市第九中学(原育才中学)

编者按


  资阳区(原益阳市)是一块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热土。在这片土地上,曾涌现出高文华、帅孟奇、廖连山等一大批革命先辈,谱写了许许多多可歌可
泣的感人故事,留下了一处处令人流连忘返的革命遗迹,是我们奋进新征程的
宝贵财富。追寻先烈足迹,传承红色精神,讲好英雄故事,是我们这一代人义
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6月,我们跟随资阳区“银
发”宣传调研队欣赏了多姿多彩的资阳沿江风光带。自7月起,《银发风采》
专栏带大家一起回顾资阳这片热土上的红色记忆。



从红军苑、丰堆仑革命旧址,到五马坊、田公馆,再到爱屋湾,一路走来,
今天,带大家走进益阳市第九中学(原育才中学),去探访共和国主席刘
少奇当年求学的地方,回忆时任中央委员、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来校视
察的动人故事。

益阳市第九中学地处资阳区新桥河镇,是一所百年名校,其前身是1903
年创办于长沙的“湖南私立育才中学”,一代伟人刘少奇同志早年曾就
读于此校。学校于1937年因抗日战争爆发迁至益阳石笋箴言书院,19
50年迁至益阳市新桥河镇,1953年改为公立益阳县第三初级中学,19
58年改为完全中学,1984年更名为益阳市第九中学,1998年对外恢复
“湖南育才中学”。2010年8月,资阳区政府、区教育局把原新桥河镇
区域内的三所初级中学与原九中改制合并成一所区直初级中学,是资阳
区规模最大的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

湖南私立育才中学诞生于清光绪29年(1903)3月间,得名于《小雅·菁
菁者莪》篇毛序:“菁菁者莪,乐育材也。君子能长育人材,则天下
喜乐之矣”,是湖南最早的新式中学堂之一,也是民国时期湖南最早
为平民子弟开办的学校。当时育才办有四年制中学班,开设的课程有
三民主义、公民、国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博物、理化、图
书、音乐、习字等。












有诗赞曰:

百年名校历沧桑,辗转迁移至益阳。

乐育菁莪堪典范,英才辈出写华章。



刘少奇参加革命的起点学校

育才学校办学理念深得刘少奇的认同。但当他赶到学校报考时,学校
的招生发榜已经结束。1919年初,正当刘少奇沮丧时,同学打听到益
阳有一个叫刘士奇的贫困生因无钱入学而辍学。在同学的帮助下,他
顶替刘士奇的名字而当了插班生。正是在该校三个月的学习以及随后
一年在长沙生活中,刘少奇思想发生蜕变,从一个爱国热血、持无政
府主张的知识青年成长为了有无产阶级革命意识的初期共产主义思想
者。

1919年,刘少奇从育才学校毕业,受《新青年》影响甚深的刘少奇
很快走出书斋,投身于育才中学师生参与的各种社会活动。未及参加育才中学
的毕业典礼,在五四运动的召唤下,即匆匆奔赴北京,对苏俄革命产生了向往
与追求,最终走上了职业革命的道路。可以说,育才学校是刘少奇思想蜕变的
第一站,也是他中学生涯的最后一站,对其个人的成长具有里程碑意义。正是
在这里,他接触了马列主义著作,且放弃了到中华大学(现华中师范大学)继续
学习的机会,转而投身革命事业。因此,这是一所堪称刘少奇参加革命的起
点的学校。









有诗赞曰:

立志成龙报育才,育才起步上云台。

云台胜景如诗画,诗画连连意境来。



胡耀邦视察育才学校

1959年到1961年是我国的三年大饥荒时期,农村地区饥饿而亡者甚众
,这引起了中共中央的高度重视,于1960年11月初发出了《关于农村
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又称《十二条》),着手纠正一
些错误做法,周恩来总理提出从中央国家机关抽调一万名干部下放到灾
区基层,主要到“五风”严重的安徽、河南、山东等省农村,帮助整风
整社,恢复生产。

时任中央委员、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耀邦精神大为振奋,在参加庐山会
议时,他就对大炼钢铁等产生担忧,在团系统小规模会议上,对自己
熟悉的人,胡耀邦多次讲到,现在出现的问题,恐怕是三分天灾,七
分人祸,是我们的工作出了大问题。他对毛泽东主席在中共八届九中
全会上要求的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大为赞赏,并立即派团中央机关
20余人在12月离开北京下乡到农村工作。而他自己也表示,有机会自
己也要下去,要进一步了解农村情况,更要了解农村基层团组织工作
的实际。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胡耀邦选定了湖南常德作为考察对象
。当时的益阳县三中(育才中学)隶属常德地区管理。

胡耀邦是1961年3月18日视察育才学校的。因为当时还没有通公路,
在湖南省团委副书记姜保胜、常德行署专员陈立栋、益阳县委书记张
振江、县团委书记张寅生、《中国青年》杂志总编辑孙轶青等的陪同
下,胡耀邦清晨从县城坐机帆船来到了新桥河。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位中央领导视察学校,虽然是早
晨才得到信息,但时任益阳县三中党支部书记的陈德清还是马上布
置迎检工作(校长田寿昌因支持社教未在校),并派2位副校长及教导


主任郭白圭、教师刘观伏等共7人前往码头迎接。身着青衣便装、脚穿青布便鞋、
蓄平头的胡耀邦下船便亲切与众人握手,再顺乡间道路步行到校。

一路上,胡耀邦与大家有说有笑,询问各人家庭生活情况。当看到路旁1958年
修建的发电厂闲置浪费时,他满怀深情地长叹。进入学校,胡耀邦看到学校环
境清洁,风趣地说:“大概你们今天又搞了大扫除啰!”郭白圭答:“益阳人
的习惯迎接贵客是要扫一下地的。”胡耀邦笑着回复:“清扫贵在平常坚持。”
在学校左侧一间10多平方米的平房里,胡耀邦与师生代表10余人座谈,核心问
题是初高中毕业生的出路问题。

胡耀邦说出路有两条,一是升学,二是回农村,农村需要知识青年,知识青
年在农村一定要坚持自学。讲话中,他指着年轻女教师罗望龄问:“你什么
学历?”罗答:“大学毕业。”胡耀邦又向不太善言辞的男同学赵庆安询问
其读几年级,得知其读初三后,便问:“你毕业后如果考不上学校怎么办?”
赵庆安答:“回农村生产。”胡耀邦忙关切地问:“能坚持自学吗?”赵
庆安给出肯定答复后,胡耀邦再问:“几年能达到罗老师这样的大学水平?
赵庆安不肯回答,胡耀邦便开始猜测三年、五年,直到说“七年”时赵庆
安才答复“行”。胡耀邦立即转头对坐在他身边的《中国青年》杂志总编辑


孙轶青说:“回北京后,写一篇文章,知识青年在农村一定要坚持自学,争
取七年左右达到大学毕业水平,以便更好地为农业服务。”

座谈会后,校党支部书记陈德清请胡耀邦移步到礼堂为800余名师生讲话。


当胡耀邦一行进入礼堂时,师生起立,响起了热烈而经久不息的掌声。胡
耀邦登台后,轻松而愉快地说:“老师好,同学们好!你们是益阳人啰,我
是浏阳人啰,都有一个‘阳’字,我们也算是亲戚嘛!”全场顿时活跃起来。
接着,胡耀邦出人意料地问了一个问题:“现在你们的肚子饿不饿?”这在
当时颇为敏感,全场立时鸦雀无声,师生面面相觑。

胡耀邦又重复着连问了两遍,其左前方一个初中男同学应答:“饿”,胡耀邦
马上接过话,说:“对,我知道你们现在肚子挨饿,要怎么办才能不饿呢?”继而
因势利导,畅谈了来益阳前到广东到湖南其他一些地方视察的情况。他说,
农村形势正在逐渐好转,各地农民生产劲头很足,到下半年就有饱饭吃了……
我在广东看了一副对联,“鼓足干劲生产,敞开肚皮吃饭”写得好,但不够确
切。上联应加“继续”下联应加“准备”,成了“继续鼓足干劲生产,准备敞
开肚皮吃饭”,这样才符合实际。

此话一出,师生都很激动,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胡耀邦继而语重心长地勉励
同学们努力学习,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准备将来建设祖国,保卫祖国。以人
为本育优才,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每个人健康快乐地发展。他讲话约40分钟,
反响热烈。散会送别后,师生们不肯散去,三人一起,五个一堆,互相议论和
回味着讲话,感叹其给师生带来了克服暂时困难和奔向未来的巨大力量。接着,


很多人后悔未能与他合影,未请他为学校题词。

而正是在这次视察益阳县三中后,胡耀邦更坚定了到基层了解实际情况的
信心与决心。当年4月,他率调查组赴辽宁海城调查,写出《商业工作要活
一点》的调查报告,受到毛泽东高度称赞;9月4日至29日,他在秘书李彦、
团中央办公厅干部冯若赐、《中国青年报》记者唐非的随同下,25天行
3600里路察看鲁皖豫农村,写出了《二十五天三千六百里路的农村察看》,
该报告与当年4月2日至5月16日国家主席刘少奇在老家湖南省宁乡县做的
44天社会调查一样,不仅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及其严重情况,而且
出了诸多解决办法,引起了毛泽东和中央领导高层的高度重视。



          胡耀邦访农家

有诗赞曰:

务实言谈起趣风,台前台后赞声同。

四千里路云和月,为国为民心向公。

2021年5月18日下午,《菁莪乐育——湖南育才学校百年风云人物散记》
出版座谈会在长沙市地方志编纂室召开。时任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黄乐
知发言表示,胡耀邦以忠诚奉献、清廉朴素、公正刚直、无私无畏、实
事求是、思想开放、作风民主、平易近人品格让人怀念。而他曾视察育
才学校(时称益阳县三中)之事,亦为育才师生津津乐道,口口相传。师
有熊亨瀚,生看刘少奇。正是由于有革命烈士熊亨瀚、共产党员刘澹初、
同盟会会员周震麟等诸多杰出老师在湖南育才中学任教,学校以他们树
立的榜样示范,育才中学的学生也一直以社会担当自觉、自我意识强烈、
纪律严明而敢作敢为著称。







育才中学在其长期的办学当中,形成了自己的教育风格,即注重培养学生
的社会责任心;重视体育教学;倡导均衡发展;注重学习方法的训练和生
活作风的培育;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正如其
校歌所唱:

系我育才,夤宇轩昂;

麓山西峙,洞庭遥望;

本先觉之精神,宏教泽于三湘;

作人造势,示以周行;

进德修业,不愆不忘;

乐群英之蒸蔚,咸特产之珪璋;

任重致远,系国苞桑;

猗与盛哉,我校之光。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益阳市第九中学正朝着“让学生快
乐成长,让教师安居乐业,建和谐幸福校园,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办学目
标阔步前进。下一站,我们将转入另一主题——打卡资阳不夜城。

朋友们,我们下一站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银发风采 | 打卡资阳红色记忆(六):益阳市第九中学(原育才中学)